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这迅速成为沪上高校深思热议的关键词。如何加快建设高质量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走好一条自主培养之路?沪上高校使命在肩,也在探索前行。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和源头,具有长周期性的特点。对此,沪上高校纷纷探索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复旦大学创设了本博贯通“优生优师优培”模式的“卓博计划”,建立基础学科直博生全过程分流退出机制和质量内控机制。
不久前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中,上海共有15所学校、64个学科入选。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也需要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大学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主力军作用。
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通过建设面向基础学科的各类重点实验室,沪上高校也鼓励学生参与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基础学科前沿课题的学习与研究,将高水平科研优势转变成人才培养优势。
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远规划。做好“深蹲助跑”,才能助力科技创新的“起跳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