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上海高校采用了封闭管理模式,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物资调配等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师生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宿舍阳台上响起的琴声,还有校园里的“在线互助文档”,在疫情防控中共同传递着温暖。请听报道。
“谢谢老师,注意防护!”
这是昨天中午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封闭管理的学生对自发来送饭的老师们的感谢。一百多栋学生宿舍,一日三餐,每次上万份,送餐人手不够,教师、教职员工开着私家车自发当起了“送餐小哥”。辅导员李政新以视频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这其中的很多感人细节,3月14号这天,他说:
“中午因为餐量不够,有限的午餐全部供应给学生,所有学生都吃上了热乎饭,但送饭的老师自己没有饭吃。老师们这几天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不足,他们在用自己身体的极限去守护学生去守护交大,交大是所有学生共同的家,我们一起努力共克时艰!”
交大校内BBS论坛“水源社区”还创立若干开放编辑文档,全校同学实时更新抗疫进展,涵盖疫情筛查、衣食住行、学在交大、志愿项目等板块。
在华东理工大学,3月6日以来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实行闭环管理。学校紧急展开全员核酸检测工作,资环学院的谢凯是一名退伍大学生,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我能做些什么?”他主动请战,并组织部分退伍学生组建志愿者队伍,迅速进入工作岗位展开工作,以不褪色的“橄榄绿”,护卫校园。
“作为一个退伍大学生,应当去做一点什么事情,为了我们当初在军旗下的誓言。所有学生都要做一个核酸,5点多知道这个消息的,集结完毕大概5:40左右,人员秩序、包括引导人流,快速高效,我们也发挥了作用”
疫情期间,上海外国语大学按“一楼一组”的方式组建了驻楼工作组。郝振老师是松江二期学生公寓41号楼驻楼工作组的组长,同时也是一位有着长期学生工作经验的纪检干部。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郝老师,这几天给同学们解压,带去鼓励:
“几十个同学已经加了我的微信个人好友,他们个人的一些问题,包括疏导,职业规划呀,有同学就会说我是党员,想加入我们这个楼的学生志愿者队伍,齐心协力,全校上下都在投入这样一个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是以身作则,体现我们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