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挡不住华理校园的春风,也无法阻挡华理人学习的热情。为了给闭环管理中的全校师生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体验,华东理工大学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开设美育类课程及讲座,组织了艺术学院近30名优秀专业教师,推出“线上美育小讲堂”(以下简称“美育讲堂”),自3月17日起,每个工作日的晚上准时上线,为全校师生带来线上美育讲座。
据悉,美育讲堂以“艺术浸润心灵,美育时刻在线”为主题,学习内容丰富多彩,从古青铜器文化到当代艺术,从摄影技巧到绘画色彩,从日常美学到行为艺术,从艺术鉴赏到当代电影,无一不击中师生们对美的追求。美育讲堂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科教师的优势,结合理工科院校的文化特点,从不同艺术领域角度为师生们带来一场场文化艺术饕餮盛宴,用美育浸润心灵,以艺术丰满生活。
首次讲堂由华理艺术学院副院长、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汪军主讲。他以“电影中的未来城市”为主题,围绕知名电影中光怪陆离、如真似幻的未来城市,带领大家感受未来城市的艺术、科技与自然魅力。通过学习,观者可以大胆憧憬和预测未来世界,结合经典的城市规划理论,对比科幻场景与现实城市,感知现实生活中城市发展的规律。
“青铜器承载着古代华夏儿女浪漫的想象,凝结了匠人们巧夺天工的技艺,还蕴含着自然的神秘力量,古青铜之美,美在深邃,美得张扬而不简单。”在“中国古青铜器之美”讲座上,艺术设计系教师王计平深情感慨。她将中国古青铜器的文化内涵、形制、纹样、铭文、功能和工艺向学生们娓娓道来,带领大家领略青铜繁杂有序的艺术之美。
未来社会最先消亡的职业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将开水降温?你知道动物的智商排名吗?在“创意思维”讲座中,艺术设计系教师倪海郡通过系列互动案例,让大家共同讨论分析什么是创意思维、创意思维的价值在哪里;继而向大家深入介绍创意思维的本质、创意的3个标准、想象力的边界和4种提高创意思维的方法。倪海郡认为,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机器(AI)超越人类思维的时代已经开始倒计时,为了能够适应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就必须拥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
在“基础绘画——认识与理解色彩”讲座中,景观规划设计系教师金一介绍了现代绘画和色彩艺术的发展历程,讲解了中国色彩发展特点及色彩基本绘画技巧。除了分享理论知识,金一还把家里变成“画室”,“手把手”教授电脑屏幕另一端的师生用笔技巧,让艺术通过虚拟网络变得具体可感。
通过“线上美育小讲堂”,观者能发现“融入日常生活的美术设计”,能学习到数码摄影的常用技巧和实战运用,还能欣赏到19世纪以来西方画家画派的艺术风格与美感特质,领略意大利现代家具和意式生活的时尚潮流,更能通过中外文化交流视野下的艺术设计,直观地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动人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
与此同时,华理艺术“云课堂”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根据课程特点,艺术学院的老师们各显神通,利用家里的工具设备,纷纷为学生们做起演示。何俊钦老师在“摄影基础”课堂上演示无人机操作;姚柯嘉老师在“数字艺术设计(一)”课堂上利用笔记本和数位板,讲授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和创作思路;李雪楠老师在“交通工具设计”课堂上,用数位板为学生们演示草图绘制。
截至3月底,“线上美育小讲堂”已举办11期,累积3100余名师生参与了在线讲座。4月份,华理还计划举办16期美育讲堂,以艺术为伴,与师生共同迎接战“疫”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