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如何让“云课堂”氛围感满满?华理的老师化身“主播”,用严谨耐心让线上教学充满活力与趣味。
抗疫主题引入概率统计课
学以致用方能体会数学的乐趣。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上教学中,数学学院教师俞绍文巧妙地引入了抗疫主题的案例分析。
讲到数学期望时,他引入核酸检测单采和混采的平均检测次数的例子;讲方差时,则引入高中低风险地区划分的例子等等,一个个身边的事例激活了学生的兴趣点与兴奋点。
俞老师还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让大家思考概率知识在抗疫行动中的应用举例,回答的同学还能获得平时成绩加分作为奖励。“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懂得了‘为谁学’‘学什么’‘怎么学’。”俞绍文说道。
直播课上,俞绍文鼓励学生党员力所能及地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中,把“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融合起来,注入责任与担当的“精神疫苗”,增强自身“免疫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团队已录制了完整的慕课。在学校多层次信息化学习平台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供同学们在线学习,包括课程视频、课件、题库、案例库、试卷库等。俞绍文老师还坚持通过学习通、QQ群等多种渠道与同学们保持互动,隔空传递抗疫正能量。
隔屏捕捉“色彩”
疫情之下,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金一老师将“基础绘画色彩”课程转到线上,把家里变成画室,“手把手”地教美术。与清一色的电脑投屏不同,她的电脑画面正中,摆放着的是一幅还未完工的水粉画作。
屏幕的另外一边,40多名零基础的大一学生安静地学习作画。
“色彩的捕捉训练实践性很强,如何通过线上的方式让学生易看、易懂、易练、易会是保证课程质量的关键。”
从纯手工活转向“手工+直播”,金一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课前,收集大量素材,结合学生容易出错的细节精心绘制步骤图;课上,再分步示范,让学生跟随作画步骤演练,并鼓励大家线上提问及时互动,通过摄像头查看每一位学生的进展。
课后,对学生提交的作品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等形式进行系统点评,给出建议。
“虽然不能面对面地学,但是色彩课程依然充实、有干货,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金老师满满的激情和关爱。”学生万刘鎏说道。
4个小妙招实现高效“云课堂”
化工学院教师赵方通过“化工原理”线上教学实践,摸索出4个小妙招让线上学习的同学们不感到枯燥。她充分利用智慧教学软件,采用“腾讯会议+雨课堂”的方式进行线上授课。
由于无法观察到学生们的眼神和表情,每节课,她都利用“雨课堂”设计一些基本概念的思考题,通过答题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刚刚讲解的基本概念是否掌握,及时调整讲课节奏。
赵方上课的每一张幻灯片至少有两个动画。她说,在线学习时,学生的视野大多只能集中在电脑屏幕上,很容易疲劳,注意力也容易分散。适当地给幻灯片添加一些动画,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授课中她还增加视频等各类素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她还将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入课堂。
何思园学生觉得自己每堂课就像‘坐在教室第一排’,可以清晰地看到老师讲授的内容,还能通过答题、发送即时消息等方式被老师随时关注到。“即便是网课,我们也能高效率地学习,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