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华东理工大学刺激-响应型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研究获新进展

时间:2022年05月31日访问次数:2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田禾院士和马骧教授团队,在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基于单组分体系的可逆多级刺激响应与多色室温磷光发射”为题,发表于著名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

刺激响应性的智能光学材料能对外界刺激,例如光、热、力、酸碱等做出响应,从而实现材料发光性能的变化,在防伪、生物成像、光电子器件中具有重要应用。纯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相较于荧光材料具有更长的寿命和更大的斯托克斯(Stokes)位移,从而在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和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具有刺激响应性的智能光学材料一般是多组分且基于荧光的变化,所以开发出纯有机室温磷光响应的单组分材料体系至关重要,但是,近年来单组分智能室温磷光材料的报道却很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系列具有刺激(力、热、溶剂)响应性的单组分高效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N-BOX)。在外界刺激下,该有机分子可以在晶态与非晶态之间可逆转变,基于这个可逆的相转变调控了其在高效的短波长(蓝色)与长波长(黄色)室温磷光之间的可逆变化。其中,磷光量子产率(p)最高达到了68.4%。这项工作解决了刺激响应性材料一般是基于荧光且是多组分的问题,为设计单组分且具有多级刺激响应性的纯有机高效室温磷光材料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外界刺激下N-BOX由于相转变在高效的蓝色RTP与黄色RTP之间的可逆变化示意图

该研究工作主要由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宋金明在马骧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并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导。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研究中心项目、国际合作重点项目、杰青项目和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项目资金的支持。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206157

原文来源: 上海科技报  |  发表时间:2022-05-23  | 作者:陶婷婷 华雪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