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我校与寻甸县联合举办的“薪火计划”乡村振兴社会建设系列工程启动仪式暨第一期社会建设人才培训班开班典礼在线上举行,350余名来自寻甸各相关行业学员参加,寻甸县委常委、副县长饶志雄,寻甸县副县长黄斌,校长办公室主任柴华,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党委副书记储琰出席仪式,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副院长黄锐主持仪式。
仪式上,饶志雄为培训班学员佩戴了“薪火计划”徽章,何雪松向培训班赠送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支持的系列社会工作专业书籍,储琰介绍了“薪火计划”的相关情况,寻甸县民政局负责人介绍了培训班的组织情况。
柴华向“薪火计划”的启动和培训班的开班表示祝贺,他指出,学校与寻甸县定点帮扶十年间,持续开展“教育+”系列行动,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发挥专业优势,组织“社会工作服务团”开展驻地社工服务,开展社会建设人才培养、社工站试点和社会组织孵化工作,让华理的社会治理帮扶在寻甸乡村振兴中发挥了有效作用。他希望广大学员能够将专业学习与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将学习成果运用到社会建设实践中。
寻甸县副县长黄斌对华理对寻甸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社会建设工作和民政工作是惠及千万家庭的工作,社会建设人才的专业性可以极大提升工作水平,华理组织多方面的专家对广大学员进行培训,可以为寻甸县乡村振兴积蓄专业力量,为寻甸县的社会建设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希望广大学员能够珍惜机会,努力学习。
何雪松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体会为培训班作第一次动员讲座,他和学员们分享了对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理解,并指出,新时代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他同时指出,多年来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在寻甸进行的服务实践,是一个不断积累推进的过程,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将社会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凝练成典型的“寻甸经验”,并以此复制出可推广的西部县域社会工作发展示范。
寻甸县“薪火计划”乡村振兴社会建设系列工程是落实学校与寻甸县新一轮定点帮扶协议的具体实践,基于华东理工大学—寻甸县社会工作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平台,围绕教育培训、人才培育、组织孵化、项目实施与评估、试点实验等多方面内容开展综合性工作,按照“星火—添薪—燎原”路径逐步实施,该项目也是第一批教育部直属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验培育项目“赋能村镇社工、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项目之一。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共组织8位教授和副教授为本次培训班授课,课程涵盖了社会工作、社会组织、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培训班利用周末授课,持续时间一个月,后续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其他类型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