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下午,由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办的2023年大健康系列沙龙暨《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新书发布会在我校举行。围绕“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这一主题,多位大健康产业政策研究者、专家学者进行了主题演讲和圆桌会谈。光明日报客户端、上观新闻、上海教育新闻网、第一教育、新民晚报APP、劳动观察、上海科技报、新民周刊、话匣子等近10家媒体进行了原发报道。
【光明日报客户端】大健康系列沙龙暨新书发布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分享健康产业技术创新经验、探讨大健康产业领域前沿热点、预测未来产业变革趋势……3月18日,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办的2023年大健康系列沙龙暨《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新书发布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围绕“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主题,多位大健康产业政策研究者、专家学者开展了主题演讲和圆桌会谈。
活动伊始,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阎海峰介绍了新书《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的写作背景与初衷。他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大健康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专业的管理人才。商学教育亟待从原来职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型为行业型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围绕“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的学院使命,希望能发挥学校优势,发展出更具特色的教育项目,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谈到,商学院整合学校及行业资源,投入到大健康行业的研究中,《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作为大健康产业管理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出版,标志着商学院在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大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随后,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涛发表致辞。他表示,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涉及民生的重要行业,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在大健康全产业链管理产业人才培养上作出了积极探索,为大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希望通过此次发布会,能够让更多的人对大健康产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万泉研究员作了“我国健康产业核算与监测”的主题演讲。他谈到,健康产业连接着民生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我国正在推动健康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从人口红利向健康红利的方向转变。政府在2009年至2016年期间提出了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的概念,保障民生是健康产业的核心,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对于全国民生保障至关重要。
圆桌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养老产业、企业数字化及智能化、医学科技园区发展、保健品需求等健康产业领域,开展了深入讨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孟歆迪 通讯员马皓月)
【上观新闻】疫情正向影响显著,固资投资增速领跑,大健康产业占GDP比重预计至少翻番
疫情三年,对各大产业带来不同程度影响,不少产业经受住负面冲击,也有的产业受到正向刺激。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18日披露近年产业核算分析的最新结果显示:2019-2021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从7.7万亿元增长到8.8万亿元,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0%。研究人员研判,种种迹象表明国内大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进入上升通道,形成支柱产业,预计至少翻番。
【投资主体多元,跨界资本参与投融资频繁】
依据国家统计局《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按“一二三产”分类,“大健康”分为健康服务业(第三产业)、健康产品制造业(第二产业)、健康农林牧副渔业(第一产业)。这一构成中,健康服务业总规模领头,其中2019-2021年占比最高的为医疗卫生服务业,占59%左右;其次为药品及其他健康产品流通服务业,占比为16%左右。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万泉研究员在京沪两地学术机构联合举办的2023大健康系列沙龙上认为,疫情对健康产业发展的正向影响包括多个方面:首先全社会健康意识明显提高,保健、防护、消杀类产品以及健身、康养、线上问诊、线上药店等健康服务消费需求显著增长;其次医疗健康行业高速增长势头已经显现,特别是互联网医疗、防疫类健康服务和产品呈现逆势增长,催生新业态、培育新动能;此外,疫情后健康产业多元投资更加活跃,跨界投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国家统计局数据称,2020年、2021年全社会卫生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较上年增长29.9%、24.5%,连续两年保持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水平,分别是全行业的10倍和5倍。
在促进内需释放方面,万泉表示,“每1元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可拉动3元社会投资,每1元医疗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能够拉动8元以上的社会消费总额。”
【产业领域加速变革创新,疫情成为催化剂】
作为大健康产业管理系列丛书的首部《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第一作者,华理商学院教授阎海峰援引2022年《经济学人》相关报道数据显示,美国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8%,每年高达3.6万亿美元,而我国大健康产业占GDP的比重还仅为一个个位数。“无论是从以上数字还是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初见端倪。”有一种预测显示,203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大约是2020年的2倍。
这一重要支柱产业走向如何?阎海峰表示,疫情成为大健康产业领域加速变革创新的催化剂,而根本性创新与变革的主要动力来自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两个方向,以及二者在大健康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例如,基因测序和数字技术正为新的健康保健提供新的可能,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监测穿戴者的健康状况,电子医药平台能将患者与医生连接起来,居家检查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常见病的自我诊断,网上药店正在替代处方购药模式——比如Truepill,作为一家成立只有6年的美国公司,市场价值已达16亿美元,一天能处理2万个处方。
从全球看,大量创业企业正在大健康产业中涌现。据CB Insights估计,2022年全球投资数字健康的创业企业价值将达到57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前一年的2倍。没有上市、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大健康产业创业企业约有90家,则是5年前的4倍。
“这些独角兽企业正在借力数字技术与传统健康企业和技术大鳄进行竞争。”阎海峰表示,与此同时,一些技术巨头,如Alphabet、亚马逊、苹果、Meta、微软等共同出资36亿美元投入健康相关领域,主要聚焦健康设备和数据。
【应对“人口红利”缩减,挖掘“健康红利”】
比起产业本身的投入与产出,大健康产业对提高人力资本的巨大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万泉强调,在当前我国逐步转入人口负增长态势下,以及老龄化加速、慢性病高发背景下,发展健康产业是应对“人口红利”缩减、挖掘我国“健康红利”乃至“人才红利”的重要手段。
“健康投资不仅是一种改善生命质量的消费性投入,更是一种全面保护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生产性投资,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万泉举例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医疗保健行业是唯一一个就业人数逆势增加的行业。
在促进就业方面,大健康产业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对就业拉动作用大,也增长迅速。他认为,这一大产业对健康护理、基层卫生、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提供上千万就业岗位的潜在能力,包括老年人健康护理人员、 医疗机构护理人员 、基层医疗机构助理医师及全科医师、精神卫生专业人士、口腔保健专业人士、药剂师、健康管理与营养指导人员,等等。
【上海教育新闻网】聚焦产业创新和人才培养,《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新书发布
本网讯(记者 刘时玉 通讯员 马皓月)分享健康产业技术创新经验、探讨大健康产业领域前沿热点、预测未来产业变革趋势……3月18日,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办的2023年大健康系列沙龙暨《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新书发布会举行。围绕“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主题,多位大健康产业政策研究者、专家学者开展了主题演讲和圆桌会谈。活动由美年大健康集团副总裁吴涛主持。
本次活动旨在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正如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阎海峰教授所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大健康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专业的管理人才。商学教育亟待从原来职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型为行业型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围绕“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的学院使命,希望能发挥学校优势,发展出更具特色的教育项目,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谈到,商学院整合学校及行业资源,投入到大健康行业的研究中,《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作为大健康产业管理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出版,标志着商学院在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大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涛表示,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涉及民生的重要行业,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在大健康全产业链管理产业人才培养上作出了积极探索,为大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希望通过此次发布会,能够让更多的人对大健康产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万泉研究员作了“我国健康产业核算与监测”的主题演讲。他谈到,健康产业连接着民生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我国正在推动健康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从人口红利向健康红利的方向转变。政府在2009年至2016年期间提出了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的概念,保障民生是健康产业的核心,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对于全国民生保障至关重要。
火石创造副总裁何伟以“数据洞察新形势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为题作了分享交流。他谈到,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存在巨大空间。医改新政和集采大幅度降低了仿制药价格,多个重疾原研药进入医保来释放购买力,进口替代加速和供应链安全成为新的增长驱动力。他表示,大健康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脱虚向实”战略可以看出,虚拟产业如房地产、金融等正在向实体产业转型,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华东理工大学光遗传学与合成生物学技术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杨弋教授作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及产业应用”的主题演讲,向与会者介绍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在实验室和产业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该技术在未来产业更新中的作用。他表示,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是一种基于单细胞技术的新型监测手段,能够实时监测和定量细胞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药物筛选、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在圆桌会议环节,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龚秀全教授、商学院彭泽余副教授,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凤麒、苏州希尔维达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震宇,围绕养老产业、企业数字化及智能化、医学科技园区发展、保健品需求等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领域,开展了深入讨论。此外,阎海峰、北京大学出版社闫格格、华理商学院MBA大健康产业管理班学术主任苏似锦、MBA项目部主任刘显珊以及其他新书创作参与者共同为《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进行了发布。
【第一教育】聚焦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 大健康系列沙龙暨新书发布会在华理举行
分享健康产业技术创新经验、探讨大健康产业领域前沿热点、预测未来产业变革趋势……3月18日下午,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办的2023年大健康系列沙龙暨《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新书发布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围绕“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主题,多位大健康产业政策研究者、专家学者开展了主题演讲和圆桌会谈,旨在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加强该领域的人才体系建设。本次活动由美年大健康集团副总裁吴涛主持。
活动伊始,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阎海峰介绍了新书《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的写作背景与初衷。他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大健康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专业的管理人才。商学教育亟待从原来职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型为行业型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围绕“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的学院使命,阎海峰希望能发挥学校优势,发展出更具特色的教育项目,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表示,商学院整合学校及行业资源,投入到大健康行业的研究中,《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作为大健康产业管理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出版,标志着商学院在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大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涛在致辞时指出,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涉及民生的重要行业,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在大健康全产业链管理产业人才培养上作出了积极探索,为大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希望通过此次发布会,能够让更多的人对大健康产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万泉作了“我国健康产业核算与监测”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健康产业连接着民生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我国正在推动健康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从人口红利向健康红利的方向转变。政府在2009年至2016年期间提出了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的概念,保障民生是健康产业的核心,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对于全国民生保障至关重要。
火石创造副总裁何伟以“数据洞察新形势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为题作了分享交流。他强调,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存在巨大空间。医改新政和集采大幅度降低了仿制药价格,多个重疾原研药进入医保来释放购买力,进口替代加速和供应链安全成为新的增长驱动力。他强调,大健康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脱虚向实”战略可以看出,虚拟产业如房地产、金融等正在向实体产业转型,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华东理工大学光遗传学与合成生物学技术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杨弋教授作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及产业应用”的主题演讲,向与会者介绍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在实验室和产业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该技术在未来产业更新中的作用。他表示,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是一种基于单细胞技术的新型监测手段,能够实时监测和定量细胞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药物筛选、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圆桌会议环节由吴涛主持。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龚秀全、商学院副教授彭泽余,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凤麒、苏州希尔维达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震宇,围绕养老产业、企业数字化及智能化、医学科技园区发展、保健品需求等健康产业领域,展开了深入讨论。
活动尾声,华理商学院教授阎海峰、北京大学出版社闫格格、华理商学院MBA大健康产业管理班学术主任苏似锦、MBA项目部主任刘显珊及其他新书创作参与者共同为《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进行了发布仪式。
【新民晚报APP】《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新书发布
近日,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办的2023年大健康系列沙龙暨《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新书发布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围绕“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主题,多位大健康产业政策研究者、专家学者开展了主题演讲和圆桌会谈,旨在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加强该领域的人才体系建设。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阎海峰教授介绍了新书《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的写作背景与初衷。他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大健康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专业的管理人才。商学教育亟待从原来职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型为行业型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他谈到,商学院整合学校及行业资源,投入到大健康行业的研究中,《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作为大健康产业管理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出版,标志着商学院在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大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万泉研究员作了“我国健康产业核算与监测”的主题演讲。他谈到,健康产业连接着民生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我国正在推动健康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从人口红利向健康红利的方向转变。政府在2009年至2016年期间提出了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的概念,保障民生是健康产业的核心,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对于全国民生保障至关重要。
火石创造副总裁何伟以“数据洞察新形势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为题作了分享交流。他谈到,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存在巨大空间。医改新政和集采大幅度降低了仿制药价格,多个重疾原研药进入医保来释放购买力,进口替代加速和供应链安全成为新的增长驱动力。他表示,大健康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脱虚向实”战略可以看出,虚拟产业如房地产、金融等正在向实体产业转型,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华东理工大学光遗传学与合成生物学技术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杨弋教授作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及产业应用”的主题演讲,向与会者介绍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在实验室和产业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该技术在未来产业更新中的作用。他表示,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是一种基于单细胞技术的新型监测手段,能够实时监测和定量细胞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药物筛选、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劳动观察】大健康产业将成就业重点领域,专家建议加强人才体系建设
分享健康产业技术创新经验、探讨大健康产业领域前沿热点、预测未来产业变革趋势……3月18日下午,2023年大健康系列沙龙暨《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新书发布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围绕“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主题,多位大健康产业政策研究者、专家学者开展了主题演讲和圆桌会谈,旨在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加强该领域的人才体系建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万泉表示,在当前我国逐步转入人口负增长态势下,以及老龄化加速、慢性病高发背景下,发展健康产业是应对“人口红利”缩减、挖掘我国“健康红利”乃至“人才红利”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就业方面,大健康产业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对就业拉动作用大,也增长迅速。他认为,大健康产业对健康护理、基层卫生、公共卫生领域具有提供上千万就业岗位的潜在能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大健康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专业的管理人才。商学教育亟待从原来职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型为行业型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作者之一、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阎海峰说,有预测显示,203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大约是2020年的2倍。“无论是从以上数字还是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初见端倪。”
阎海峰还特别介绍了《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的写作背景与初衷。他表示,围绕“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的学院使命,希望能发挥学校优势,发展出更具特色的教育项目,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作为大健康产业管理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出版,标志着商学院在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大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上海科技报》聚焦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大健康系列沙龙暨新书发布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分享健康产业技术创新经验、探讨大健康产业领域前沿热点、预测未来产业变革趋势……3月18日下午,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办的2023年大健康系列沙龙暨《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新书发布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围绕“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主题,多位大健康产业政策研究者、专家学者开展了主题演讲和圆桌会谈,旨在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加强该领域的人才体系建设。本次活动由美年大健康集团副总裁吴涛主持。
活动伊始,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阎海峰教授介绍了新书《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的写作背景与初衷。他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大健康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专业的管理人才。商学教育亟待从原来职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型为行业型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围绕“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的学院使命,希望能发挥学校优势,发展出更具特色的教育项目,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谈到,商学院整合学校及行业资源,投入到大健康行业的研究中,《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作为大健康产业管理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出版,标志着商学院在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大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随后,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涛发表致辞。他表示,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涉及民生的重要行业,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在大健康全产业链管理产业人才培养上作出了积极探索,为大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希望通过此次发布会,能够让更多的人对大健康产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万泉研究员作了“我国健康产业核算与监测”的主题演讲。他谈到,健康产业连接着民生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我国正在推动健康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从人口红利向健康红利的方向转变。政府在2009年至2016年期间提出了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的概念,保障民生是健康产业的核心,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对于全国民生保障至关重要。
火石创造副总裁何伟以“数据洞察新形势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为题作了分享交流。他谈到,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存在巨大空间。医改新政和集采大幅度降低了仿制药价格,多个重疾原研药进入医保来释放购买力,进口替代加速和供应链安全成为新的增长驱动力。他表示,大健康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脱虚向实”战略可以看出,虚拟产业如房地产、金融等正在向实体产业转型,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华东理工大学光遗传学与合成生物学技术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杨弋教授作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及产业应用”的主题演讲,向与会者介绍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在实验室和产业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该技术在未来产业更新中的作用。他表示,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是一种基于单细胞技术的新型监测手段,能够实时监测和定量细胞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药物筛选、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圆桌会议环节由吴涛主持。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龚秀全教授、商学院彭泽余副教授,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凤麒、苏州希尔维达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震宇,围绕养老产业、企业数字化及智能化、医学科技园区发展、保健品需求等健康产业领域,开展了深入讨论。
活动尾声,阎海峰、北京大学出版社闫格格、华理商学院MBA大健康产业管理班学术主任苏似锦、MBA项目部主任刘显珊以及其他新书创作参与者共同为《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进行了发布仪式。
【新民周刊】《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首发
分享健康产业技术创新经验、探讨大健康产业领域前沿热点、预测未来产业变革趋势……3月18日下午,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办的2023年大健康系列沙龙暨《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新书发布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围绕“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主题,多位大健康产业政策研究者、专家学者开展了主题演讲和圆桌会谈,旨在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加强该领域的人才体系建设。本次活动由美年大健康集团副总裁吴涛主持。
活动伊始,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阎海峰教授介绍了新书《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的写作背景与初衷。他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大健康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专业的管理人才。商学教育亟待从原来职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型为行业型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围绕“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的学院使命,希望能发挥学校优势,发展出更具特色的教育项目,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谈到,商学院整合学校及行业资源,投入到大健康行业的研究中,《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作为大健康产业管理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出版,标志着商学院在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大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随后,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涛发表致辞。他表示,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涉及民生的重要行业,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在大健康全产业链管理产业人才培养上作出了积极探索,为大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希望通过此次发布会,能够让更多的人对大健康产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万泉研究员作了“我国健康产业核算与监测”的主题演讲。他谈到,健康产业连接着民生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我国正在推动健康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从人口红利向健康红利的方向转变。政府在2009年至2016年期间提出了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的概念,保障民生是健康产业的核心,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对于全国民生保障至关重要。
华东理工大学光遗传学与合成生物学技术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杨弋教授作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及产业应用”的主题演讲,向与会者介绍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在实验室和产业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该技术在未来产业更新中的作用。他表示,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是一种基于单细胞技术的新型监测手段,能够实时监测和定量细胞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药物筛选、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圆桌会议环节由吴涛主持。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龚秀全教授、商学院彭泽余副教授,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凤麒、苏州希尔维达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震宇,围绕养老产业、企业数字化及智能化、医学科技园区发展、保健品需求等健康产业领域,开展了深入讨论。
活动尾声,阎海峰、北京大学出版社闫格格、华理商学院MBA大健康产业管理班学术主任苏似锦、MBA项目部主任刘显珊以及其他新书创作参与者共同为《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进行了发布仪式。
【话匣子】聚焦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 大健康系列沙龙暨新书发布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分享健康产业技术创新经验、探讨大健康产业领域前沿热点、预测未来产业变革趋势……近日,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办的2023年大健康系列沙龙暨《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新书发布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围绕“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主题,多位大健康产业政策研究者、专家学者开展了主题演讲和圆桌会谈,旨在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加强该领域的人才体系建设。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阎海峰教授介绍,近年来大健康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专业的管理人才。商学教育亟待从原来职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型为行业型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商学院整合学校及行业资源,投入到大健康行业的研究中,《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作为大健康产业管理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出版,标志着商学院在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大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涛说,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涉及民生的重要行业,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在大健康全产业链管理产业人才培养上作出了积极探索,为大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希望通过此次发布会,能够让更多的人对大健康产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万泉研究员作了“我国健康产业核算与监测”的主题演讲。他谈到,健康产业连接着民生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我国正在推动健康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从人口红利向健康红利的方向转变。政府在2009年至2016年期间提出了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的概念,保障民生是健康产业的核心,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对于全国民生保障至关重要。
火石创造副总裁何伟以“数据洞察新形势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为题作了分享交流。他谈到,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存在巨大空间。医改新政和集采大幅度降低了仿制药价格,多个重疾原研药进入医保来释放购买力,进口替代加速和供应链安全成为新的增长驱动力。他表示,大健康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脱虚向实”战略可以看出,虚拟产业如房地产、金融等正在向实体产业转型,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华东理工大学光遗传学与合成生物学技术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杨弋教授作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及产业应用”的主题演讲,向与会者介绍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在实验室和产业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该技术在未来产业更新中的作用。他表示,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是一种基于单细胞技术的新型监测手段,能够实时监测和定量细胞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药物筛选、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在圆桌会议环节,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龚秀全教授、商学院彭泽余副教授,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凤麒、苏州希尔维达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震宇,围绕养老产业、企业数字化及智能化、医学科技园区发展、保健品需求等健康产业领域,开展了深入讨论。
【上海热线】专家齐聚沪上 探讨大健康产业技术创新经验
为分享健康产业技术创新经验、探讨大健康产业领域前沿热点、预测未来产业变革趋势,3月18日,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办的2023年大健康系列沙龙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新书也于当日正式发布。
围绕'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主题,多位大健康产业政策研究者、专家学者开展了主题演讲和圆桌会谈,旨在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加强该领域的人才体系建设。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阎海峰教授介绍了新书《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的写作背景与初衷。他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大健康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专业的管理人才。围绕'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的学院使命,希望能发挥学校优势,发展出更具特色的教育项目,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他还希望,商学院整合学校及行业资源,投入到大健康行业的研究中,而《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作为大健康产业管理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出版,也标志着商学院在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大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万泉研究员作了'我国健康产业核算与监测'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健康产业连接着民生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正在推动健康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从人口红利向健康红利的方向转变。保障民生是健康产业的核心,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对于全国民生保障至关重要。
火石创造副总裁何伟以'数据洞察新形势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为题作了分享交流,他表示,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不断提升,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存在巨大空间。大健康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脱虚向实'战略可以看出,虚拟产业如房地产、金融等正在向实体产业转型,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华东理工大学光遗传学与合成生物学技术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杨弋教授作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及产业应用'的主题演讲,向与会者介绍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在实验室和产业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该技术在未来产业更新中的作用。他提出,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是一种基于单细胞技术的新型监测手段,能够实时监测和定量细胞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药物筛选、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东方网】聚焦大健康产业创新增长点《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在沪发布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3月19日报道:分享健康产业技术创新经验、探讨大健康产业领域前沿热点、预测未来产业变革趋势。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办的2023年大健康系列沙龙暨《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新书发布会18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阎海峰教授介绍了新书《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的写作背景与初衷。他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大健康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专业的管理人才。商学教育亟待从原来职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型为行业型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围绕“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的学院使命,希望能发挥学校优势,发展出更具特色的教育项目,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万泉研究员在主题演讲中谈到,健康产业连接着民生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我国正在推动健康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从人口红利向健康红利的方向转变。政府在2009年至2016年期间提出了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的概念,保障民生是健康产业的核心,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对于全国民生保障至关重要。
火石创造副总裁何伟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医改新政和集采大幅度降低了仿制药价格,多个重疾原研药进入医保来释放购买力,进口替代加速和供应链安全成为新的增长驱动力。大健康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脱虚向实”战略可以看出,虚拟产业如房地产、金融等正在向实体产业转型,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华东理工大学光遗传学与合成生物学技术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杨弋教授在主题演讲中介绍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在实验室和产业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该技术在未来产业更新中的作用。他表示,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是一种基于单细胞技术的新型监测手段,能够实时监测和定量细胞内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在药物筛选、疾病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圆桌会议环节,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龚秀全教授、商学院彭泽余副教授,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凤麒、苏州希尔维达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震宇,围绕养老产业、企业数字化及智能化、医学科技园区发展、保健品需求等健康产业领域,开展了深入讨论。
【中国新闻网】大健康产业发展迅速 专家指应加强该领域人才体系建设
中新网上海3月19日电 (记者 许婧)“政府在2009年至2016年期间提出了健康服务业和健康产业的概念,保障民生是健康产业的核心,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对于全国民生保障至关重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万泉18日在上海表示,健康产业连接着民生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我国正在推动健康友好型社会的建立,从人口红利向健康红利的方向转变。
万泉说,在当前我国逐步转入人口负增长态势下,以及老龄化加速、慢性病高发背景下,发展健康产业是应对“人口红利”缩减、挖掘我国“健康红利”乃至“人才红利”的重要手段。他认为,大健康产业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在健康护理、基层卫生、公共卫生等领域具有提供上千万就业岗位的潜在能力。
万泉是在参加18日由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联办的2023年大健康系列沙龙暨《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新书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活动上,多位大健康产业政策研究者、专家学者围绕“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趋势与增长点”的主题,开展主题演讲和圆桌会谈,旨在推动我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加强该领域的人才体系建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的影响下,近年来大健康行业发展迅速,需要大量专业的管理人才。商学教育亟待从原来职能型人才的培养,转型为行业型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作者之一、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阎海峰说,有预测显示,203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大约是2020年的2倍。“无论是从以上数字还是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初见端倪。”
在阎海峰看来,疫情成为大健康产业领域加速变革创新的催化剂,而根本性创新与变革的主要动力来自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两个方向,以及二者在大健康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从全球看,大量创业企业正在大健康产业中涌现,这些企业正借力数字技术与传统健康企业和技术大鳄进行竞争。
阎海峰还特别介绍了《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的写作背景与初衷。他说,华理商学院整合学校及行业资源,投入到大健康行业研究中,《大健康产业创新前沿》作为大健康产业管理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出版,标志着华理商学院在大健康产业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为大健康产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涛表示,大健康产业是一个涉及民生的重要行业,华理商学院积极探索大健康全产业链管理产业人才培养,为大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对大健康产业有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当天,火石创造副总裁何伟谈到,大健康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脱虚向实”战略可以看出,虚拟产业如房地产、金融等正在向实体产业转型,其中生物医药产业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教授、光遗传学与合成生物学技术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杨弋向与会者介绍了活细胞代谢监控技术在实验室和产业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该技术在未来产业更新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