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商学院发布专硕全新培养体系 推动产教融合育人受媒体关注

时间:2023年06月12日访问次数:104

为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完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6月3日,商学院举办专业硕士全新培养体系发布会暨产教融合基地共建启动仪式。央视网、光明日报客户端、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中国教育新闻网客户端、文汇APP、中国证券网、新民周刊、中国新闻网、中化新网、东方网、新民网、第一教育、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科技报、话匣子等15家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


【央视网】破题!产教融合 高校打造全新培养体系

产教融合是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当前,专业学位教育面临着“企业经营环境、商业模式的迅速变化与课程体系设计时滞性之间的矛盾”“知识迭代的加快与教师知识结构相对固化、窄化之间的矛盾”“体验式、交互式等混合教学模式的需求与传统单向的理论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如何以教育变革来化解这些矛盾?

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给出了“破题”答案,6月3日,该校商学院举办专业硕士全新培养体系发布会暨产教融合基地共建启动仪式。

会上,该校公布了专业学位硕士全新培养体系。并提出,以“开放融合、协同共生、价值共创”为原则,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知行融合,商科与工科、人文的学科融合,校企之间的产教研融合、专业和思政之间的课程思政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通专融合,以及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校际融合,以“基于交流而发展”为培养理念,打造专业知识交流、管理经验交流以及社会网络建构三大平台。此外,学校在课程研发、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强化“商业+科技、理论+实践”的培养特色,并不断持续深化行动学习“七位一体”内涵,构建培养的生态体系促进专硕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与发展。

本次活动中,该校商学院与首批40家共建企业代表共同启动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仪式。此次合作将全面加强校企间的沟通与链接,让前沿的知识体系和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真正赋能企业,也让企业的实际需求真正反馈到高校,从而为校企双方的价值共创、双向共赢创造条件。


【光明日报客户端】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发布专硕全新培养体系

产教融合是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6月3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发布专业硕士全新培养体系。与此同步,商学院与首批40家共建企业共同启动产教融合基地建设。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侯丽敏教授介绍,以“开放融合、协同共生、价值共创”为原则,商学院着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知行融合,商科与工科、人文的学科融合,校企之间的产教研融合、专业和思政之间的课程思政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通专融合,以及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校际融合;以“基于交流而发展”为培养理念,着力打造专业知识交流、管理经验交流以及社会网络建构三大平台。华理商学院也将不断围绕办学使命,在课程研发、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强化“商业+科技、理论+实践”的培养特色,并不断持续深化行动学习“七位一体”内涵,构建培养的生态体系促进专硕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与发展。

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杜文莉说,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学校研究生培养长期坚守的育人方针,也是学校一直积极倡导和努力推动的方向。此次合作将全面加强校企间的沟通与链接,让前沿的知识体系和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真正赋能企业,也让企业的实际需求真正反馈到高校,从而为校企双方的价值共创、双向共赢创造条件。

“产教融合是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特别是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商科教育必须进一步打破学校与产业、企业之间的壁垒,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资源。”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阎海峰教授说,希望此次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注入新活力。他以《管理教育需要“在场”》为题作主题演讲,提出管理是一种知行合一的人类活动,具有高度情境化和行动特征,他以游泳为比方,生动解释“在场”即为“下水”。商学教育需要不断加强体验式学习,希望商学院继续践行“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的学院使命。

当天,商学院客座教授、霍尼韦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区总裁余锋发表题为《提升商科教学,满足人才新需求》的主题演讲。商学院客座教授、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Anuruddha Rathninde(朗智文)作题为《培养中国的年轻一代企业管理人才走向世界》的主题演讲。

圆桌论坛上,由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副主任葛永盛、华域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裴沁宇联合主持,上海翌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组织发展官房让青、恒天然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冯艳、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马志伟、上海华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吴克照、延锋国际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曾芳等嘉宾围绕“聚力协同,共生共创”主题,深入交流企业未来的人才需求以及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的作用发挥,共同探讨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和校企合作的路径。

据悉,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始于该校1983年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今年恰逢40周年院庆。华理商学院的使命是“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40年来,华理商学院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等领域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2018年在罗马尼亚创办了华东理工大学锡比乌中欧国际商学院,2019年学校成立了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名字命名的“奥利弗·哈特合同与治理研究中心”,同年,学校与临港集团共同成立了自贸区创新研究院,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八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学院也同时获得AACSB、AMBA和CAMEA三项国际国内顶级认证,跻身全球5%精英商学院行列。全日制MBA项目在2022年最新QS排名中位列大陆地区第十位。(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发布专硕全新培养体系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记者 任朝霞)6月3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举办专业硕士全新培养体系发布会暨产教融合基地共建启动仪式,携手首批40家共建企业代表共同启动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将全面加强校企间的沟通与链接,让前沿的知识体系和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真正赋能企业,也让企业的实际需求真正反馈到高校,为校企双方的价值共创、双向共赢搭建平台。

当前,专业学位教育面临着“企业经营环境、商业模式的迅速变化与课程体系设计时滞性之间的矛盾”“知识迭代的加快与教师知识结构相对固化、窄化之间的矛盾”……如何以教育变革来化解这些矛盾?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给出了“破题”答案。

据悉,专业学位硕士全新培养体系以“开放融合、协同共生、价值共创”为原则,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知行融合,商科与工科、人文的学科融合,校企之间的产教研融合、专业和思政之间的课程思政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通专融合,以及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校际融合,以“基于交流而发展”为培养理念,打造专业知识交流、管理经验交流以及社会网络建构三大平台。

“产教融合是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特别是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商科教育必须进一步打破学校与产业、企业之间的壁垒,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资源。”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阎海峰教授在致辞中表示。


【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携手40家企业,华理商学院打造产教融合基地

产教融合是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给出了“破题”答案,6月3日,该院发布专业硕士全新培养体系,并将携手40余家企业打造产教融合基地。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侯丽敏提出了以“开放融合、协同共生、价值共创”为原则,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知行融合,商科与工科、人文的学科融合,校企之间的产教研融合、专业和思政之间的课程思政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通专融合,以及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校际融合,以“基于交流而发展”为培养理念,打造专业知识交流、管理经验交流以及社会网络建构三大平台。华理商学院也将不断围绕办学使命,在课程研发、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强化“商业+科技、理论+实践”的培养特色,并不断持续深化行动学习“七位一体”内涵,构建培养的生态体系促进专硕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与发展。

本次活动中,华理商学院与40家共建企业代表共同启动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仪式。华理研究生院院长杜文莉表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学校研究生培养长期坚守的育人方针,也是学校一直积极倡导和努力推动的方向。此次合作将全面加强校企间的沟通与链接,让前沿的知识体系和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真正赋能企业,也让企业的实际需求真正反馈到高校,从而为校企双方的价值共创、双向共赢创造条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推进产教融合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产教融合是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特别是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商科教育必须进一步打破学校与产业、企业之间的壁垒,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资源。”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阎海峰表示,他希望此次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注入新活力。在其以《管理教育需要“在场”》为题的主题演讲中指出,管理是一种知行合一的人类活动,具有高度情境化和行动特征,他以游泳为比方,生动解释“在场”即为“下水”。商学教育需要不断加强体验式学习,希望商学院继续践行“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的学院使命。

霍尼韦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区总裁余锋表示,管理者要学会拥抱不确定性,多视角看问题以及积极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他认为,新时代新环境下,当今管理者还需要重视培养“辅导他人”和“身心健康”的素质能力,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与时俱进。

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Anuruddha Rathninde(朗智文)围绕“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企业全球业务版图”“中国企业及领导力演化”等方面展开阐述。他提到,年轻一代企业管理者既要扎根中国,也要心怀世界;既要学贯中西,也要坚定文化自信,同时还应该具备处理复杂问题和系统性思考的能力,从而真正打造并提升全球领导力。


【文汇APP】华理商学院发布专硕全新培养体系,携手40家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

产教融合是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日前,在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主办的一场人才培养圆桌论坛上,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们不约而同地谈到,当前,专业学位教育面临着“企业经营环境、商业模式的迅速变化与课程体系设计时滞性之间的矛盾”“知识迭代的加快与教师知识结构相对固化、窄化之间的矛盾”“体验式、交互式等混合教学模式的需求与传统单向的理论教学模式之间的矛盾”......如何以教育变革来化解这些矛盾?

在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阎海峰教授看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破题重要思路。“产教融合是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特别是专业学位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商科教育必须进一步打破学校与产业、企业之间的壁垒,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教育资源”。阎海峰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指出,管理是一种知行合一的人类活动,具有高度情境化和行动特征,他以游泳为比方,生动解释“在场”即为“下水”。商学教育需要不断加强体验式学习,希望商学院继续践行“连接商业与科技,培养知行合一的经管人才”的学院使命。

当日,华理商学院与首批40家共建企业代表共同启动产教融合基地建设仪式。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杜文莉表示,此次合作将全面加强校企间的沟通与链接,让前沿的知识体系和优秀的复合型人才真正赋能企业,也让企业的实际需求真正反馈到高校,从而为校企双方的价值共创、双向共赢创造条件。

会上,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举办专业硕士全新培养体系正式发布。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侯丽敏教授提出了以“开放融合、协同共生、价值共创”为原则,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知行融合,商科与工科、人文的学科融合,校企之间的产教研融合、专业和思政之间的课程思政融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通专融合,以及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校际融合,以“基于交流而发展”为培养理念,打造专业知识交流、管理经验交流以及社会网络建构三大平台。

华理商学院也将不断围绕办学使命,在课程研发、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强化“商业+科技、理论+实践”的培养特色,并不断持续深化行动学习“七位一体”内涵,构建培养的生态体系促进专硕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