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我校开启“灯塔领读”系列党课获媒体关注

时间:2023年07月10日访问次数:13

7月4日,在上钢新村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来自上钢新村街道“蘑菇云”党支部的83岁老党员朱孔阳给华东理工大学的“00后”党员们讲述了60多年前他从华理毕业毅然投身大西北,从事“两弹一星”工程的故事,开启了“灯塔领读”系列沉浸式微党课的第一讲。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央广网、中国新闻网、《青年报》、新民客户端、东方网、新民周刊、劳动观察、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科技报、上海热线、第一教育、话匣子等10余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本篇选取部分报道予以转载。


【人民日报客户端】高校社区联动,华东理工学生党员开启“灯塔领读”系列党课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有需求、党有号召,作为大学毕业生,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我根本没有犹豫,打起背包就出发了,虽然不知道未来具体做什么,但我确定我的决定是对的。”7月4日,在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来自上钢新村街道“蘑菇云”党支部的83岁老党员朱孔阳给华东理工大学的“00后”党员们讲述了60多年前他从华理毕业毅然投身大西北、从事“两弹一星”工程的故事,开启了“灯塔领读”系列沉浸式微党课的第一讲。

以“初心·传承:以报国之志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华理组织了参与上海市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的3个党支部和第七期“研思班”、社会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来到上钢新村街道“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寻访华理1960级老校友朱孔阳先生。

在观看纪录片《初心》之后,朱孔阳为同学们上了题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主题党课。他回忆了自己在华东理工大学前身华东化工学院刻苦求学、毕业之后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远赴青海基地投身军工研发的人生经历,介绍了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从立项到研发,从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到第三代、第四代核武器的发展历程。朱孔阳寄语同学们:“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有青年人来接班,年轻人责任重大,要学好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据介绍,“灯塔领读”是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共同打造的“大思政课”活动品牌,旨在发挥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老战士、老教师的作用,邀请资深科学家、历史亲历者、大国工匠、模范标兵等为年轻的研究生党员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表示,启动“灯塔领读”活动,就是要引领广大学生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学习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思考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重温艰苦岁月中的矢志奋斗历程,共话新时代科技报国精神传承。


【中国教育新闻网】华东理工大学开启“灯塔领读”系列党课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任朝霞 通讯员 戎思淼)“虽然不知道未来具体做什么,但我确定我的决定是对的。”7月4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党建服务中心,83岁老党员朱孔阳给华东理工大学的“00后”党员们讲述了60多年前他从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后毅然投身大西北从事“两弹一星”工程的故事,开启了华东理工大学“灯塔领读”系列沉浸式微党课的第一讲。

“灯塔领读”是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共同打造的“大思政课”的活动品牌,旨在发挥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老战士、老教师的作用,邀请资深科学家、历史亲历者、大国工匠、模范标兵等为年轻的研究生党员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

作为“灯塔领读”的第一讲,该校参与上海市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的3个党支部和第7期“研思班”、社会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来到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寻访了华理1960级老校友朱孔阳先生。

朱孔阳为同学们上了题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主题党课。朱孔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从立项到研发,从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到第三代、第四代核武器的发展历程,为同学们逐字逐句地解读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为内容的“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党课最后,他寄语同学们:“年轻人责任重大,要学好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听完党课,机动学院博士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聂文睿代表上海市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向全校党员发出“砥砺科技报国初心勇担时代新人使命”的倡议,号召大家高举思想旗帜,争做强国先锋,坚定理想信念,投身科研报国,努力刻苦钻研,推动科技创新,以昂扬奋进的姿态书写下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华东理工大学迎来1960级校友,“两弹一星”老党员给学生上党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戎思淼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作为大学毕业生,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我根本没有犹豫,打起背包就出发了。”日前,在上海浦东上钢新村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来自上钢新村街道“蘑菇云”党支部的83岁老党员朱孔阳,给华东理工大学的“00后”党员们讲述了60多年前他从华理毕业毅然投身大西北,从事“两弹一星”工程的故事,开启了“灯塔领读”系列沉浸式微党课的第一讲。

本次活动以“初心·传承:以报国之志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组织学校参与上海市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的3个党支部和第七期“研思班”、社会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来到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寻访华理1960级的老校友朱孔阳。

朱孔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两弹一星”工程从立项到研发,从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到第三代、第四代核武器的发展历程,为同学们逐字逐句地解读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为内容的“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党课最后,朱孔阳寄语同学们:“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有青年人来接班,年轻人责任重大,要学好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党课结束后,学生党员代表与朱孔阳同志开展“初心使命”座谈交流,并参观了上钢新村街道“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润展厅。

“灯塔领读”是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共同打造的“大思政课”的活动品牌,旨在发挥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老战士、老教师的作用,邀请资深科学家、历史亲历者、大国工匠、模范标兵等为年轻的研究生党员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

“要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前辈的政治优势,不断激发同学们科研报国的情怀,在寻访对话中让年轻人领悟思想伟力、提高党性修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万胤婕说。


【央广网】“两弹一星”老党员为高校学生开启“灯塔领读”系列党课

央广网上海7月5日消息(记者唐奇云 通讯员戎思淼)“上世纪60年代,国家有需求、党有号召,作为大学毕业生,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我根本没有犹豫,打起背包就出发了,虽然不知道未来具体做什么,但我确定我的决定是对的。”

7月4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党建服务中心,83岁老党员朱孔阳给华东理工大学的“00后”党员们讲述了60多年前毅然投身大西北、从事“两弹一星”工程的故事,开启了“灯塔领读”系列沉浸式微党课的第一讲。

据介绍,作为“灯塔领读”的第一讲,本次活动以“初心·传承:以报国之志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寻访了华东理工大学1960级的老校友朱孔阳先生。

在题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沉浸式主题党课中,朱孔阳首先讲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前身——华东化工学院第二无机系刻苦求学,毕业之后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远赴青海基地投身军工研发的人生历程。朱孔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从立项到研发,从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到第三代、第四代核武器的发展历程,为青年学子逐字逐句地解读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为内容的“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有青年人来接班,青年人责任重大,要学好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党课最后,朱孔阳这样寄语道。

据介绍,“灯塔领读”是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共同打造的“大思政课”活动品牌,旨在发挥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老战士、老教师的作用,邀请资深科学家、历史亲历者、大国工匠、模范标兵为青年党员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我们要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前辈的政治优势,不断激发同学们科研报国的情怀,在寻访对话中让年轻人领悟思想伟力、提高党性修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万胤婕表示。


《青年报》“两弹一星”老党员为00后大学生党员上沉浸式微党课

本报讯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有需求、党有号召,作为大学毕业生,就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我根本没有犹豫,打起背包就出发了,虽然不知道未来具体做什么,但我确定我的决定是对的。”7月4日,在上钢新村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来自上钢新村街道“蘑菇云”党支部的83岁老党员朱孔阳给华东理工大学的“00后”学生党员们讲述了60多年前他从华理毕业毅然投身大西北,从事“两弹一星”工程的故事,这也开启了“灯塔领读”系列沉浸式微党课的第一讲。

作为“灯塔领读”的第一讲,本次活动以“初心·传承:以报国之志勇担时代使命”为主题,组织学校参与上海市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的3个党支部和第七期“研思班”、社会学院学生党支部的党员来到浦东新区上钢新村街道“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寻访华理1960级老校友朱孔阳先生。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通过视频会议方式出席主题党课。沈海涛代表学校通过朱孔阳校友向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华理老前辈表示崇高的敬意。他说,此次启动的“灯塔领读”活动,就是要引领广大学生党员在学思践悟中学习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思考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重温艰苦岁月中的矢志奋斗历程,共话新时代科技报国精神传承。

在启动仪式上,同学们首先观看了上钢新村街道“两弹一星”党支部的纪录片《初心》。之后,朱孔阳为同学们上了题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沉浸式主题党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朱孔阳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前身华东化工学院第二无机系刻苦求学,毕业之后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远赴青海基地投身军工研发。朱孔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从立项到研发,从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到第三代、第四代核武器的发展历程,为同学们逐字逐句地解读了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为内容的“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

朱孔阳寄语青年:“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有青年人来接班,年轻人责任重大,要学好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机动学院博士生第二党支部书记聂文睿代表上海市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向全校党员发出《砥砺科技报国初心 勇担时代新人使命》的倡议书,号召大家高举思想旗帜,争做强国先锋;坚定理想信念,投身科研报国;努力刻苦钻研,推动科技创新。以昂扬奋进的姿态书写下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灯塔领读”是华东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共同打造的“大思政课”的活动品牌,希望发挥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老战士、老教师的作用,邀请资深科学家、历史亲历者、大国工匠、模范标兵等为年轻的研究生党员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

“我们组织‘灯塔领读’就是要通过邀请老党员为青年党员讲党课,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前辈的政治优势,不断激发同学们科研报国的情怀,在寻访对话中让年轻人领悟思想伟力、提高党性修养。”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万胤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