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下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第2期信师讲堂在奉贤校区信息楼阳光育人平台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教授出席座谈会,奉贤校区2021级本科生和2023级研究生学生代表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同学们结合个人情况,分别就“如何找到科研创新点”“如何平衡项目课题、科学研究、竞赛实践与学业之间的关系”“如何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如何做好时间规划,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做好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等问题与钱锋院士进行交流。钱锋院士耐心地回答了每一位同学的问题,并就相关领域关注的热点与同学们进行深入探讨。他勉励同学们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矢志科学报国,做“厚基础、强实践、少而精、博而通”的复合型人才践行者,并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几点希望。
第一,要打牢专业基础,厚植知识根基。钱锋院士指出,在校期间要把学习作为主业,认真完成专业课程,构建扎实的知识体系。对所学专业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要进行广泛研读,全面了解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短板问题,才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找到正确的方向。
第二,要注重实践创新,强化工程能力。钱锋院士指出,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要主动锻炼创新实践能力,他鼓励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学院多层次实践平台,积极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对学科知识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三,要坚持兴趣导向,找准重点方向。钱锋院士指出,在科学道路上,要做“专精尖”人才,坚持术业有专攻,从个人兴趣和社会需求出发,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有意义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将小我融入大我,在科学研究中实现个人价值,为推动我国基础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拓展知识广度。钱锋院士指出,跨学科的思维常常能够带来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深入了解领域内涉及的其他学科,拓展学术视野,融会贯通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从多维视角提出开创性的方法解决问题。钱锋院士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跨学科的学术讲座、人文课堂,充分利用云资源和线上慕课等学习渠道,培养跨学科、跨领域的思维模式。
此次座谈会气氛轻松,交流融洽,让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大师风采和科学家精神,在学院里营造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能以更饱满的精神风貌全情投入,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彰显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