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法两国元首欧洲会晤之际,一系列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活动在上海高校展开。对于在工程师培养领域享有盛誉的法国,新的合作特别聚焦在工程教育。
5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启动“共庆中法甲子年”系列活动,蔡元培先生之孙女蔡磊砢女士回顾中法两国友好交流历史,她表示中法的交往可以追溯至158年前中国创办福州船政学堂的时期。7日,中法工程师教育产教融合理事会在华东理工大学成立,从米其林到赛诺菲,中法两国十余家知名企业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
作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先驱后代,蔡元培研究会会长蔡磊砢在上海交大表示,她的祖父蔡元培在1913至1916年首次赴法游学,自此以后不遗余力推动中法文化交流。去年3月,中法两国续签了中法“蔡元培博士交流项目”,中法文化交流开启新的篇章。她认为,中法应进一步开展文化、教育、科技交流,在多元世界中推动各国文化的进步。为进一步深化党建育人工作,上海交大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特邀蔡磊砢担任党建育人顾问。
基于百年留法史,交大推出“七维一核”系列活动,由“一本书”“一部剧”“一场展”“一堂课”“一个平台”“一场对话”“一系列社会实践”组成,具体包括出版《思源·卓越》口述史、打造原创中法双语话剧《赤光》、举办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图片展、成立“赤光”宣讲团、拓展“大思政”教育合作基地、开展“卓越·法兰西”杰出留法人士访谈、组织跨国可持续发展主题社会实践等。
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还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以及上海黄浦江码头岸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共建协议,成立“大思政”教育基地;同时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上海交大医学院中法联合医学院签署共建协议,成立“大思政”教育合作单位。上海交大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七维一核”系列活动为培养兼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胜任力的工程科技人才进行有益探索,倡议师生携手共进,为中法友谊的明天谱写更加辉煌篇章。
理事会成员单位签约。
无独有偶,中法工程教育合作也在华理开花结果。当天,Syensqo集团、阿科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圣戈班集团、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苏伊士(上海)投资有限公司、巴斯夫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恒大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和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中法两国相关企业,共同签署《华东理工大学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与“产教融合促进理事会”成员企业合作备忘录》。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根据这份《备忘录》,产教融合促进理事会旨在为成员单位储备人才资源,构建面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实训平台。理事会成员单位作为华东理工大学与法国化学工程师院校联盟合作创建的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重要合作伙伴,将深度参与国卓学院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等培养环节,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国卓学院将与成员单位一道,积极探索企业与院校双轨培养机制,携手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新范式。
华理校长轩福贞表示,作为中法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在推动国相交、民相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期待各方以理事会为依托,促进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的有效对接,塑造链条式的联动育人生态,在构筑国际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新格局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