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东方IC
按照国家《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上海市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相关部署要求,为及时推广本市开展专利产业化的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上海市知识产权局评选形成了《2024年上海市专利转化运用十大典型案例》,在全市营造有利于专利转化运用的良好氛围。以下为十大典型案例——
案例3
华东理工大学
以“共享”为特色、以“许可”为模式 “校企”协同促进高校知识产权运营
华东理工大学设立了专职技术转移机构,实行知识产权全周期管理,通过赋予发明人更大自主权、处置权,与教师“共享”,催生研发与转化活力;构建跨单位协同创新团队,与其他科研院所、企业“共享”,协同攻关“卡脖子”技术;重视布局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与行业“共享”,联合行业多家龙头企业解决行业难题,革新制造生态。
华东理工大学煤气化技术研发团队通过产学研结合,先后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煤浆气化、粉煤气化和气态烃转化等三类先进大型含碳物质气化技术。目前,在煤气化技术领域已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中国专利和3项美国专利,并构建若干技术秘密的高价值知识产权组合。在成果转化方面,煤气化技术应用推广100多个气化项目、近300台气化炉,原料煤处理能力总计超过30万吨煤/天,形成了基于原料、产品特性与规模的系列煤气化技术,有力支撑了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相关专利在全球进行专利技术许可近百次,许可费超10亿元,创造经济价值500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