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正式落下帷幕。初夏的风拂过黄浦江畔,结束了一周赛事保障的我校80名志愿者们不辞劳苦,耐心负责,全力保障滑板赛事和交通班车运输工作的顺利进行,让每一个奥运资格赛参与者都体会到了热情和周到,也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和上海的青春与活力,为上海打造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贡献青春力量。
5月17日,赛程刚刚过半,服务于滑板碗池赛的华理志愿者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国际技术官员(ITO)Martin的感谢信,表达了对本次服务赛事的华理志愿者们的感谢之情。信中说:“你们对检录过程的认真处理是我们的运动员能够有如此愉快经历的一个关键因素;你们在保持球场整洁方面的不懈努力,营造了一个有利比赛的环境;你们在保持观众秩序方面的作用确保了比赛的顺利进行。感谢华东理工大学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贡献!”
谈起近几天的志愿工作经历,志愿者郭宇驰回忆,刚刚来到引导岗位上工作时发现,自己除了要与消防、救援的老师对接外,还要与许多海内外媒体和外国友人交流,有时还要做一些翻译工作,内心非常忐忑。但是他快速从最初的紧张,调整到正式赛事的满满责任感,再到后来与外国友人相谈甚欢。走出课堂,在奥运会资格系列赛这个国际化大舞台的语言课堂里,华理志愿者们的语言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得到极大锻炼,获得奥运资格赛参与者的一致好评。
在本次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中,华东理工大学80名志愿者分布在滑板碗式场馆、滑板街式场馆、班车、酒店服务等重要岗位。在工作中,华理志愿者们在引导游客观看赛事、回应游客问询、维持交通秩序、配合医疗服务及演习等方面,积极响应、认真细致、服务周到,彰显了属于华理青年的青春力量。
“身为华理外国语学院的学子,服务奥运会资格系列赛让我更加读懂中国,更加理解中国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志愿者汪晨怡同时也是我校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即将暂别华理,前往云南寻甸支教。她表示,会永远铭记“更年轻、更城市、更开放”的奥运内核,从上海出发,带去西南边陲,用不长不短的一年时间,去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五环与青春相连,点燃时代之炬。在本次服务赛事的志愿者中,有15名是即将告别本科阶段的2024届应届毕业生。早在志愿者面向全校选拔时,来自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曹颖在个人简介中郑重地写下——真诚地期望我能成为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志愿者中的一员,为我的本科阶段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在5月19日滑板赛事保障的最后一天,不少志愿者们选择精心装扮、满心欢喜,将学士服背进场馆,用相机留下自己最有活力、最有朝气的一面。志愿者陶然就是其中的一员,从大一入学开始,她就成为校青志协成员。本科4年里,志愿已经成为陶然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支教、场馆讲解等大大小小的志愿项目是她一路走来的宝贵经历。从一而终,她选择将这一次奥运赛事的志愿经历作为本科志愿工作的总结。
据悉,我校作为为本次奥运会资格系列赛派遣志愿者的14所高校之一,始终积极参与到各项重大赛事服务当中,为赛事提供“热情、周到、专业”的志愿服务,世博会的“小白菜”、进博会的“小叶子”们更是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华理大学生志愿者将继续秉承“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展现华理志愿者热情开放、充满活力的良好形象,争做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