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化学趣味实验、“药香”浓郁的特色课程、寓教于乐的绿色课堂、沙盘游戏、“邦邦”娃娃手绘……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处获悉,这个夏天,华理多支暑期社会实践团纷纷携手奔赴乡村一线,以科技支教赋能乡村振兴,用专业与热情为孩子们“点亮”了缤纷假期,为乡村教育注入了青春活力。
早在5年前,实践团就深入云南寻甸,以“做好化学科普,带孩子换个角度看世界”为使命,将化学科普教育从校园内推向更广阔的社会实践大课堂。
在科普实践的过程中,“化学站”实践团深刻认识到,只有将科普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志愿者的新优势。因此,团队积极引入先进的科普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生动的案例、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当地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交流,共同提升科普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团队将生态课程引入乡村课堂,通过Movers系列生态课程的生动讲解与互动教学,向学生们传递了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及化学实验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化学站”实践团还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力量,为乡村学校建设捐赠实验仪器及科普图书等,进一步改善了乡村学校的科普教育条件。同时联合花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聚焦乡村女性青少年的成长安全,在金所中学和塘子中学精心策划了两场意义非凡的教育活动。
此外,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溯药寻光”实践团队于7 月17 日至18日前往云南省寻甸县,于仁德一小开设中医药科普小讲堂,为仁德一小的同学们带来了“板蓝根的多重身份”等特色中医药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科普课程形式,激发了青少年对中医药知识的浓厚兴趣与学习热情。
据介绍,该团队未来还将继续走入校园、深入社区,依托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推广“五维药育”课程模式,助力构建大健康科普服务体系,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不断优化课程设计,让中医药文化教育更具地域适应性,提升其有效性和亲和力,使更多青少年了解中医药文化,感悟中医药魅力。
同时,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挥汗寻绿”实践团队也于7月17日、18日分别前往寻甸县仁德一小和仁德四小开展心理课程、环教课程及手作实验,带领孩子们在多样的实践中认识自我与自然。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一绿生化”支教团则前往河南省商丘市宁陵县程楼乡中心小学,通过丰富多彩的“小实验”课堂为乡村孩子们进行科技科普教育。
华东理工大学实践团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支教过程中,支教团不仅传授知识,还积极与当地政府、学校沟通合作,共同探讨如何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留住生源,并通过举办讲座、开展教师培训等方式,为当地带去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未来,华东理工大学实践团将继续推动“大手拉小手”——大、中、小学科普志愿资源融合,协调联动更多科技教育资源,让科学和知识的种子在更多青少年的心中生根萌芽,为更多乡村孩子带去科学的启迪与梦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