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发展新引擎

时间:2024年08月28日访问次数:1

叶敏(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青浦区北斗西虹桥基地瞄准国家战略需要和市场需求,在不大的区域内迅速集聚了800多家相关领域企业,形成了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更为可贵的是,北斗西虹桥基地的科技产业发展提升了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核心技术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在终端设备的制造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打破了对外依赖。北斗西虹桥基地的发展经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和指示,通过锐意改革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先进典型。

北斗西虹桥基地的成功经验表明,发展战略性产业离不开“有为政府”的谋划支撑作用。青浦区在支持北斗西虹桥基地产业发展过程中,用心地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有效形成了支持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创新生态。政府通过多方面的专项扶持政策,为科技初创企业提供了蓄积发展能量的“母港”,政府还积极发挥搭台的制度优势,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整合发展资源,通过设立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人才培育计划和积极吸引海外人才不断提升人才高地的高度和浓度。除此之外,青浦区还通过搭建集办公、孵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有效解决了科技企业发展所需的创业服务、政务服务和生活服务,形成了服务支撑发展的正向反馈流。

北斗西虹桥基地的成功经验对于其他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发挥好政府的搭台和整合作用,提供贴心的综合性服务资源,是吸引科技企业和人才资源有效集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性要素。

本文刊于2024年8月21日解放日报08版专版

原文来源: 解放日报  |  发表时间:2024-08-21  | 作者:叶敏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