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上海的魅力无法抗拒!”

美国女孩儿希望成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时间:2024年10月10日访问次数:13

来自美国的布朗(右一)与同学们在一起。

“上海对我来说充满吸引力!我很庆幸能在今年夏天来到这里,除了太热了。”美国女孩儿布朗大笑着说,她是华东理工大学外语学院新入职的一位英文教师。跨越半个地球,来到上海,布朗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布朗曾经作为一个背包客,游览了很多国家,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让她感觉如此迷人。

“2016年的时候,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作为一个美国小镇女孩,像上海、武汉这样的大城市让我很震撼。我现在还清楚记得,第一次在中国参加宴会,我尝试了许多不熟悉但非常美味的食物,实在是太好吃了。”聊起曾经在中国的旅行经历,布朗说她在不同城市感受到了历史与现代,像是穿越了几千年。

布朗说,从中国旅行结束回到美国后,她一直想着什么时候能再来中国,这一次不想再当一个匆匆的过客,而是留下来,到中国工作和体验生活。

机会来了!赶上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有外教教职空缺,经朋友介绍,布朗通过投寄简历、远程面试、外事审批、资历认证等一系列流程,最终拿到了来中国任教的签证,在今年7月份来到了上海。

“上海的生活非常现代和便利,微信、美团、大众点评,这些我都学会用了,我能够很顺畅地和同事、学生沟通,还能知道哪里好玩,哪里有美食。”布朗说,自己还在熟悉华理的徐汇和奉贤两个校区及周边环境。“因为上海实在是太大了!”她笑着说。

布朗现在住的地方和上海市植物园只相隔一个街区,她把这里形容为“快乐之地”。不上课的时候,她会在居民区里感受上海的“烟火气”,买块粢饭糕当作早饭,看爷叔和阿姨妈妈们跳舞,听他们演奏乐器,她觉得太美妙了。“有时候,我也会到市中心,从一个咖啡馆到另一个咖啡馆,还会去外滩屋顶上喝啤酒。”布朗说,居民区的上海,外滩的上海,都是上海,每一个角度都不同,都充满了魅力。

在校园里的生活,令布朗感觉愉悦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布朗这学期要给大一新生们上两门课,英语口语和视听说,每周12节课。“我的大多数学生从小学的是非常正式、学术化的英语,虽然在语法上是正确的,但在口语表达时会显得不合时宜。”布朗说,她希望帮助同学们提高英语对话的流利程度,培养他们的英文表达技巧和用英语交流时的自信心。

“我的学生们都是大一新生,他们从和家人一起生活到独立住在宿舍,就和我一样,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这个转变既令人兴奋又有挑战性,所以我的目标是支持我的学生们在大学第一年找到新的定位。”布朗说:“根据我的经验,老师们从学生那里学到的东西和学生从我们这里学到的一样多!最终我的希望是通过相互学习,促进跨文化交流。”

在华东理工大学,在布朗居住的街区,挂满了五星红旗。这也是布朗第一次在中国、在上海感受国庆的氛围。“我满怀感激,能被这个美丽的国家热情接纳,能够在上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多么荣幸!”布朗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