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12月2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今天,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4)”,这是华东理工大学自2018年以来连续第七年公开发布该榜单。
2024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榜单特别强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充分就业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对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其中,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教育文化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
本次公布的榜单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重庆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东莞市、西安市、佛山市、苏州市、厦门市、济南市、珠海市、青岛市、宁波市、长沙市位列榜单第11名至20名。
浙江省和江苏省上榜城市数量名列前茅,上榜城市为11个;广东省紧随其后,上榜城市为10个;山东省上榜城市为8个,福建省上榜城市为5个;河北、湖北、江西、内蒙古上榜城市为4个,其中湖北省上榜数量增长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方面,广深莞领跑前三,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以及郑州、成都、武汉和西安等中西部省会城市表现优异,这些国家和区域中心城市凭借强大的产业优势和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人口集聚能力显著增强,人口年龄结构更为年轻,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强。
在“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领域,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杭州市、广州市、南京市、武汉市、青岛市、厦门市、苏州市排名前十。沪杭宁苏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活力和韧性,这四个城市进入经济发展十强市,反映了长三角城市群强大的产业实力和经济发展潜力。经济方面,东部沿海地区上榜城市达到55个,中部地区为24个,西部地区为19个,东北地区为2个,内地经济发展依然呈现东强西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