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城市居民的获得感 幸福感和安全感如何 来看看这个榜单

时间:2024年12月31日访问次数:12

12月25日,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对外公布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4)。2024年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是综合反映城市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的系统性指标,在长期关注城市社会治理、社会保障、人口发展、以及生态文明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教育文化与科技创新,更加关注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组特别强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充分就业和人民生活品质提升对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024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能够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教育文化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课题组继续优化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和指标分值,优化基本分和扣减分,其中基本指标为42个二级指标,基本分100分;扣减指标为5个,扣减分为9分。

从整体上看,我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四类指标贡献最大,这与课题组主张“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和人民属性”直接相关。城市社会发展排名也表明,经济发展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的经济”。

课题组根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可获得的2023年各类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重庆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北京和上海引领城市社会发展,深圳和广州齐肩并进。国内主要城市群在社会发展百强榜中表现优异,排行榜前十位城市有七个城市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庆、武汉和成都等三个中西部城市表现优异,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十强城市连续六年上榜,体现了十强市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反映了十强市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体现了十强市对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从整体上看,前三十强上榜城市名单基本稳定,但内部排位竞争激烈,这既反映了城市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也反映了政府推动城市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2024年百强城市的省份分布情况更为均衡,一些中等和中小城市因在民生建设、生态环境和优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而进入综合发展百强榜。各省份上榜城市数量显示,浙江省和江苏省上榜城市数量名列前茅,上榜城市为11个;广东省紧随其后,上榜城市为10个;山东省上榜城市为8个,福建省上榜城市为5个;河北、湖北、江西、内蒙古上榜城市为4个,其中湖北省上榜数量增长明显。

上海市连续7年位列综合排名百强榜榜眼,在多个一级指标排行榜中表现优异,其中“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一级指标位列榜首,“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 “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和“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三个一级指标得分仅次于北京位居榜眼。上海市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一级指标中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