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4)在沪发布。
该榜由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领衔的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课题组后续将围绕中国城市社会发展一级指标推出专题报告。
城市社会发展指数首发于2018年。2024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教育文化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
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重庆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北京和上海引领城市社会发展,深圳和广州齐肩并进。排行榜前十位城市有七个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庆、武汉和成都等三个中西部城市表现优异,充分体现了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十强城市已连续六年上榜,体现了其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也体现了十强市对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从整体上看,前三十强上榜城市名单基本稳定,但内部排位竞争激烈。
2024年百强城市的省份分布情况更为均衡,一些中等和中小城市因在民生建设、生态环境和优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而进入综合发展百强榜。各省份上榜城市数量显示,浙江省和江苏省上榜城市数量名列前茅,均为11个;广东省紧随其后,上榜城市为10个;山东省上榜城市为8个,福建省上榜城市为5个;河北、湖北、江西、内蒙古各有4个城市,其中湖北省上榜数量增长明显。
上海市连续7年位列综合排名百强榜榜眼,一级指标中,“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列榜首,“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和“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居第二,但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中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的短板。
中国城市社会发展一级指标专项排名百强榜旨在从7个维度考察城市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一些中等或中小城市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在此榜中排名靠前。
在“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领域,上北深位居三甲,青岛和厦门挺进十强,前三十强城市大多为东部沿海城市。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领域,广深莞领跑前三,珠三角、长三角城市以及郑州、成都、武汉和西安等中西部省会城市表现优异。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领域,十强城市大多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城市,如黄山、抚州、海口、三亚、珠海和厦门等著名旅游城市。在“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领域,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和天津等一线和直辖市位列前五强,前十强均为副省级以上城市。在“教育文化与科技创新”领域,北京、南京和上海实力最强,前十强城市除深圳和珠海外均为历史文化名城,包括南京、杭州、广州、西安、济南和武汉等。在“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领域,北京和上海得分领先,重庆、成都和广州位列前五强。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领域,北京和上海得分最高,副省级城市和产业集聚城市排名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