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郭志前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发表VIP研究论文,该论文同时被评为热点论文(Hot Paper),报道激活型化学遗传学荧光探针在活细胞监测蛋白质成簇/解聚动态过程的创新研究进展。
在蛋白质凝聚物研究领域,由蛋白聚集折叠和天然蛋白质成簇是两类基本的生物学过程。特别是天然蛋白质成簇,在细胞命运决定和稳态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与蛋白误折叠引起蛋白质聚集(液液相分离或液固相分离聚集体)不同,蛋白质成簇更有可能成为非典型的相分离态,表现为聚集体微环境变化微小、显著的成簇/解聚可逆性,其独特的动态性和微环境特征对建立时空监测技术提出了重大挑战,而开发相应的示踪探针设计更成为关键核心。迄今,对蛋白质成簇/解聚的可视化动态成像鲜有报道。
在与目标蛋白原位偶联后,探针突破性实现从蛋白聚集微粘度变化、成簇动力学、聚集形貌三个维度揭示蛋白成簇/解离过程,为内质网应激相关的药物筛选提供了原位、动态、分子水平的生物学信息。探针对蛋白质的成簇表现出超低荧光背景与显著的检测信噪比,产生了显著的荧光点亮(信噪比高达67.5),实现对IRE1蛋白成簇/解聚的可视化监测:通过蛋白成簇/解聚动力学,解析急性与慢性内质网应激生物过程。


该工作主要由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燕宸旭副教授在郭志前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并得到了江南大学邵安东副研究员的大力支持。该工作还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基金委重大项目、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等资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