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上海高校心理情景剧在华理举办受关注

时间:2025年05月16日访问次数:0

5月9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华东理工大学承办的2025年“剧说成长 健心赋能”上海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在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举办。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国教育报客户端、科学网、上海广播电台、第一教育、上海教育新闻网等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部分媒体报道刊载如下。


【光明日报客户端】上海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举办

5月9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华东理工大学承办的2025年“剧说成长 健心赋能”上海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在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举办。多所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和骨干教师,来自沪上高校的大学生等600余人一同参与活动。

本届赛事是今年华东理工大学“五育润心,健心赋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的重要一环。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沪上各高校的积极响应,初赛阶段共有40所高校提交了参赛作品。经专家评审,10所高校选送的10个剧目最终进入决赛。在决赛中,来自全国的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上海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等组成同行评审团。

心理情景剧作为一种深具影响力的艺术表达形式,能够提供安全且富有创造性的空间来探索自我、理解他人。在决赛中,10个剧目关注青春与梦想、孤独与接纳、亲情与友情、自我与成长等话题,通过精心编排的情境再现,让观众亲身经历角色们的喜怒哀乐,踏上深入心灵的温馨旅程。

经过激烈角逐,华东理工大学《时空剧场的五重奏》荣获一等奖,上海戏剧学院《勇做真我》、上海师范大学《一次完美的出走》、上海大学《沉默的爱》荣获二等奖,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孤岛不孤单》、上海音乐学院《给我的歌》、上海理工大学《曲终人不散》、华东师范大学《咳嗽——提拉米苏变奏曲》、上海建桥学院《丝缚之声》、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不被定义的青春》荣获三等奖,华东理工大学荣获最佳剧本奖,上海戏剧学院荣获最佳主角奖,上海大学荣获最佳配角奖。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介绍,一直以来,华东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和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不断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积极进行美育润心实践。学校始终坚持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通过建设“1+N”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深化“朋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涵、完善预警防控机制以及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等多元化举措,形成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刘明波强调,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以“体系化建构”为核心,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共育”新格局;以“精准化服务”为路径,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数字赋能”新模式;以“发展性培养”为导向,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五育融合”新场景,携手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增效。(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薛恭)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举办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谁拿了第一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日前,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华东理工大学承办的2025年“剧说成长 健心赋能”上海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举行。来自沪上各高校的大学师生600余人现场参与活动。

据悉,这次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沪上各高校的积极响应,初赛阶段共有40所高校提交了参赛作品。经专家评审,10所高校选送的10个剧目最终进入决赛。

心理情景剧作为一种深具影响力的艺术表达形式,能够提供安全且富有创造性的空间来探索自我、理解他人。在决赛中,10个剧目关注青春与梦想、孤独与接纳、亲情与友情、自我与成长等话题,通过精心编排的情境再现,让观众亲身经历角色们的喜怒哀乐,踏上了深入心灵的温馨旅程。

最终,华东理工大学《时空剧场的五重奏》荣获一等奖,上海戏剧学院《勇做真我》、上海师范大学《一次完美的出走》、上海大学《沉默的爱》荣获二等奖,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孤岛不孤单》、上海音乐学院《给我的歌》等获三等奖。

其中,《时空剧场的五重奏》演绎了大学生剧社编剧颜锴5种不同状态带来的内心冲突与挣扎的心路历程。最终颜锴在景欢的帮助下不仅撕下外界赋予的标签,也挣脱群体期待的枷锁,领悟到生活是一部可以自己书写的篇章,从而选择接纳和完善自我。《勇做真我》讲述了主人公阿臻在文艺少年阿强面前自我否定、迷失自我,又重新做回自己的过程。阿臻最终醒悟,真实做自己才最能吸引“对”的人。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2025年“剧说成长 健心赋能”上海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举行

中国教育报客户端讯(记者 任朝霞 通讯员 薛恭)近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华东理工大学承办的2025年“剧说成长 健心赋能”上海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在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举行,来自沪上各高校的大学生等600余人参加活动。

据悉,大赛初赛阶段共有40所高校提交了参赛作品。经专家评审,10所高校选送的10个剧目最终进入决赛。在决赛中,来自全国的相关领域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团,上海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及骨干教师等组成同行评审团。

进入决赛的10个剧目关注青春与梦想、孤独与接纳、亲情与友情、自我与成长等话题。经过激烈角逐,华东理工大学《时空剧场的五重奏》荣获一等奖,上海戏剧学院《勇做真我》、上海师范大学《一次完美的出走》、上海大学《沉默的爱》荣获二等奖,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孤岛不孤单》、上海音乐学院《给我的歌》、上海理工大学《曲终人不散》、华东师范大学《咳嗽——提拉米苏变奏曲》、上海建桥学院《丝缚之声》、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不被定义的青春》荣获三等奖,华东理工大学荣获最佳剧本奖,上海戏剧学院荣获最佳主角奖,上海大学荣获最佳配角奖。

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刘明波出席活动并致辞。他指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以“体系化建构”为核心,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共育”新格局;以“精准化服务”为路径,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数字赋能”新模式;以“发展性培养”为导向,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五育融合”新场景,携手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增效。


【科学网】2025年上海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在华东理工大学举办

5月9日,2025年“剧说成长健心赋能”上海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在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剧场举办。

心理情景剧作为一种深具影响力的艺术表达形式,能够提供安全且富有创造性的空间来探索自我、理解他人。

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大赛自启动以来,得到上海各高校的积极响应,初赛阶段共有40所高校提交了参赛作品。经专家评审,10所高校选送的10个剧目最终进入决赛。

最终,华东理工大学《时空剧场的五重奏》获一等奖,上海戏剧学院《勇做真我》、上海师范大学《一次完美的出走》、上海大学《沉默的爱》荣获二等奖,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孤岛不孤单》、上海音乐学院《给我的歌》、上海理工大学《曲终人不散》、华东师范大学《咳嗽——提拉米苏变奏曲》、上海建桥学院《丝缚之声》、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不被定义的青春》荣获三等奖,华东理工大学荣获最佳剧本奖,上海戏剧学院荣获最佳主角奖,上海大学荣获最佳配角奖。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表示,学校始终坚持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通过建设“1+N”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深化“朋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内涵、完善预警防控机制以及共享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等多元化举措,形成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上海广播电台】以剧润心,赋能成长!2025 年上海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精彩收官

5月9日,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华东理工大学承办的2025年“剧说成长 健心赋能” 上海高校心理情景剧大赛精彩上演。

大赛自启动以来,沪上40 所高校积极响应,提交参赛作品。经严格评审,10 所高校的 10 个剧目脱颖而出,晋级决赛。决赛现场,全国相关领域专家与上海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组成评审团,为赛事品质把关。参赛剧目围绕青春梦想、情感关系、自我成长等主题,以生动的情境再现,带领观众感受角色的情感起伏。

最终,华东理工大学《时空剧场的五重奏》凭借多维心理情景剧技术,生动展现大学生突破外界标签与群体期待,实现自我接纳与成长的历程,摘得一等奖。

上海戏剧学院《勇做真我》以大学生的爱情困惑为切入点,传递“真实做自己”的自我认同理念,上海师范大学《一次完美的出走》聚焦研究生的内心压力与自我探寻,上海大学《沉默的爱》讲述大一新生在辅导员帮助下化解母女矛盾的故事,这三个剧目荣获二等奖。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孤岛不孤单》讲述学生从封闭自我到在集体温暖中打开心扉,领悟真情可贵的故事,上海音乐学院《给我的歌》展现毕业生在压力下重拾创作初心,上海理工大学《曲终人不散》演绎民乐团学生在经历亲人离世后的哀伤疗愈,华东师范大学《咳嗽——提拉米苏变奏曲》诠释友谊中相互体谅与自我接纳,上海建桥学院《丝缚之声》通过外化拟人化呈现大学生的内心冲突与自我重建,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不被定义的青春》鼓励学生勇敢做自己,这六个剧目获得三等奖。

华东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沈海涛介绍,本次赛事是华东理工大学2025年“五育润心,健心赋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的关键组成部分。学校不断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心理情景剧为载体推进美育润心实践,通过构建“1+N”课程体系、深化“朋辈”教育、完善预警防控机制等多元举措,形成“五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刘明波谈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聚焦“体系化建构”“精准化服务”“发展性培养”,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五育融合”新场景,携手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增效。

原文来源:   |  发表时间:  | 作者:媒体华理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