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国际科研团队提出破解农药安全风险难题新方案

时间:2025年05月28日访问次数:0

随着全球对健康和生态安全的关注升级,农药使用对人畜健康、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威胁引发广泛担忧。5月23日,记者从华东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等中英德澳的科研人员联合完成的研究成果于日前在国际顶尖期刊《科学》发布,为解决农药安全与生态风险问题提供了系统性方案。

研究指出,农药在保障粮食产量、防控植物病虫草害、消灭蚊蝇等方面不可或缺,但其对非靶标生物及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需引起重视。全球变暖可能加剧部分农药的生态风险,传统监管体系面临挑战。此外,农药过度使用可能诱发害虫抗药性增强,间接威胁粮食安全。

科研团队提出“硬件+软件”协同策略。硬件层面包括开发绿色农药(如生物化学杀虫剂)、生物防治产品(如植物源引诱剂、寄生蜂),以及精准施药装备。例如,无人机可精准投放天敌昆虫或喷洒生物农药;智能机械除草机、高能激光设备能实现“手术式”精准除草,减少农药用量。软件层面则需政策支持,包括加快低风险农药审批、实施差别化农药税、推广农业补贴等,鼓励农民采用环保技术。

研究强调,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植物病虫害是关键。例如,通过布局合理的间套作、种植诱集植物、在农田种植显花植物、推广果园生草技术,可吸引益虫繁育,增强自然控害能力。稻田养鱼、菜渔共生等模式,利用鱼、鸭等捕食害虫杂草,形成生态循环。

数字技术也被视为重要方向。基于人工智能的监测系统可实时预警病虫害;机器人、无人机等设备助力精准施药;数据驱动工具帮助农民科学决策,减少盲目用药。

研究呼吁多方协作,包括农民、科研机构、政府及供应链相关方。政府需加大资金支持,推动环保技术落地;科学家应研发安全替代品,消除农户对减药导致减产的顾虑。

该研究是对团队前期基于全球88.75万例农药使用数据分析的延续和总结,首次量化评估农药生态效应,为全球风险防控提供依据。这一方案有望助力实现农药减量目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原文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  发表时间:2025-05-23  | 作者:王殿甲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