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第55期艺术党课在徐汇校区学院109报告厅举行。本期艺术党课首次采用“学生党员主题演讲 + 专家讲座”的形式开展,特别邀请到了我国著名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张珂老师(代表作《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革命者》《志愿军》三部曲等)担任主讲嘉宾,为广大师生党员进行了主题为“宏大叙事与微观表达——战争电影叙事谈”的讲座和分享。本次艺术党课由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健主持。
活动伊始,六位学生党员分别围绕“红色基因”这一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从不同角度分享了红色基因在自身学习与实践中的深刻影响:
张锦航(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奉贤本科生党支部预备党员)以“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为主题,讲述了自己如何通过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将理想融入实践。
梁之同(徐汇本科毕业班党支部党员)结合退伍军人的经历,分享了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日常生活,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孙逸臻(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发展对象)探讨了新时代学生社区中的红色基因,通过艺术生活实验室的实践,展现了红色教育的创新路径。
钟玉(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发展对象)以寻甸暑期实践为例,讲述了如何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振兴,将红色精神融入社会实践。
洪亮(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党员)结合设计赋能,分享了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与红色美学的结合,传承红色基因。
陈俊轩(研究生第六党支部党员)以“善用新媒体创新红色文化传播”为主题,通过生动的视频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红色基因,强调新媒体不仅是传播工具,更是凝聚人心、传递正能量的阵地。
随后,张珂通过混剪视频回顾了《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革命者》《志愿军》系列等代表作的创作历程,展现其对宏大历史叙事的执着追求。他结合自身丰富经验,深入剖析了战争电影的艺术表达与社会责任。
张珂指出,战争电影的核心在于价值观表达,而非单纯依赖宏大背景或激烈场面。他主张摒弃刻板说教,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真实细节展现人性光辉,以此承载家国情怀。他分享了自己在创作《志愿军》系列时,角色李想(朱一龙饰)是如何通过“舔糖纸”这一细节的设定以及多身份的微观刻画,让英雄形象引发共情,实现“宏大叙事与微观表达”的融合。
在技术层面,张珂指出现代战争电影需平衡“奇观化”与“真实感”。电影的吸引力可源于明星表演、创新叙事或视觉冲击,但根基必须是真实情感与生活细节。他进一步提出,创作者必须建立“平等交互审美”,以新价值观触达年轻观众。
张珂以近期全球火爆的Labubu潮玩为例,强调艺术创作必须关注此类社会情绪变迁,无论是潮玩设计还是电影创作,都必须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并保持对普通人喜怒哀乐的同理心,才能实现作品与时代的共振,为广大同学们的设计、创作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启发。
在互动环节,张珂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创作边界、战争电影叙事的价值观使命与现实意义、英雄塑造的立体性以及军事细节的专业性等问题。
活动尾声,学生代表周佳宁向张珂赠送了艺术党课纪念牌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