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现在就做!华理学子找到破解就业焦虑的最优解

时间:2025年07月09日访问次数:0

就业名片:阿力甫江·买买提,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目前已签约双钱集团(新疆)昆仑轮胎有限公司。

回望我的求职征程,经历过黑暗与焦虑、不断怀疑与自我否定,直到一句“焦虑不会让offer自己来敲门,但行动可以凿出一条路”让我找到了破局之法。在这里分享我的求职故事,希望能把这份行动的力量传递给正在求职路上的小伙伴们。

把焦虑转化为具体问题

在去年秋招期间,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一封封拒信,胃里像压了块石头。这是一个黑暗的阶段,我和一些身边的同学一样,陷入了集体性就业焦虑,不停地怀疑并否定自己。

秋招初期,我的焦虑源于模糊的恐惧——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后来,我把这个大问题拆解成具体可操作的小问题:我的目标行业/岗位需要哪些核心能力?简历中自己的哪些经历与岗位匹配度不足?每天有效投递简历的数量够不够?等等。


通过职业测评和招聘网站分析,我发现自己心仪的岗位,更看重项目经验和数据分析能力,而这两项正是我的短板。于是,我立即制定能力提升计划,自学数据处理与分析,并根据计划有针对性地自我学习。渐渐地,当抽象的压力变成待办事项,焦虑就失去了滋生的空间,我也在不断行动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从容。

用“最小行动单元”打破僵局

在意识到要立即行动而不是空想焦虑之前,就业压力与焦虑最严重的那两周里,我刷了上百篇“就业难”的帖子,却连简历都没更新第2版;参加了无数场求职讲座,却从没系统梳理过自身优势。而那一天,我用Excel建了第一张“求职进度追踪表”,并且向已经在工作的哥哥询问了他当时找工作的办法以及细节。当看到哥哥发来的就业经历以及方法时,那种熟悉的窒息感突然减轻了。我发现,原来,行动本身就是最好的解药——它不能立刻变出offer,但能让你重新找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面对庞大的求职工程,我采用“五分钟法则”:不想写简历?先花五分钟整理一段经历;害怕面试?先对着镜子做一次30秒的自我介绍;拖延网申?每天固定早8点完成一家企业投递……这些微小的行动像齿轮一样带动了我的整个求职进程,也是对焦虑最有力的反击。

印象最深的是,我强迫自己每天必须完成“三个一”:修改一段简历内容、新增一个求职信息记录、进行一次模拟面试。两周后,我的简历库已有针对性修改的5个版本,信息表积累了50余条企业招聘需求信息,面试应答流畅度显著提升。

在反馈中迭代

秋招中期,我经历过连续3场面试失败。但通过建立复盘机制,每次挫折都变成了自己的升级经验包:群面被淘汰时,我发现自己的发言缺乏框架,从而学习“金字塔表达法”;专业问题答不上来时,我开始整理相关岗位的高频问题,进而建立自己的专属题库;多次面试无下文时,我逐渐优化自己的职业规划表述,并与就业指导老师交流请教,模拟面试过程。

此外,还要特别感谢我和几个朋友组建的“求职互助组”。我们会每周交流自己的求职进展、分析拒信原因、分享最新招聘信息。当发现某类岗位竞争过于激烈时,我们会及时调整策略,转而关注其他细分领域。最终,多位组员都获得了意外惊喜。


因此,求职不是孤军奋战,主动链接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关键行动。当在双钱集团(新疆)昆仑轮胎有限公司的录用通知书上签下名字时,我终于明白:那些梦想的彼岸,只要敢想、敢做,勇于行动,终会抵达!

回望这段秋招征程,我渐渐明白:就业焦虑从不会因为我们的担忧而消退,却会在每一次投递简历、模拟面试、复盘优化中节节败退。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offer,其实就藏在每一个“现在就做”的决定里。

愿大家在焦虑时,能先迈出最小的一步;在迷茫时,能看见自己已经走过的路;在等待时,依然保持行动的勇气。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能在各自的赛道上,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录用通知书。前路或许仍有风雨,但行动者终将抵达。共勉!
原文来源: 上海科技报  |  发表时间:2025-07-07  | 作者:阿力甫江·买买提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