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华东理工大学分营开营仪式暨“科学讲堂”举行

时间:2025年07月16日访问次数:0

7月15日上午,2025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华东理工大学分营正式开营。校党委副书记沈海涛出席开营仪式并介绍学校总体情况。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七号探测器系统副总设计师查学雷为营员们讲授“科学讲堂”。校长办公室、教务处、校团委、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等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本次分营共迎来101名优秀营员,既有通过上海市科协系统选拔的优秀中学生代表,也有来自我校对口帮扶地云南寻甸县及优质生源基地的营员,学子们齐聚华理,共同开启一场科学与未来的深度对话。

开营启智:星火在此燎原

沈海涛向营员们介绍华东理工大学的总体情况并宣布开营。他在学校事业发展报告中介绍了学校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为主线,全面实施现代化、数智化、绿色化、国际化“四化”战略,纵深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大安全“两新两大”发展布局,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方面的重点举措和工作成效。他希望同学们坚持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创造;练就过硬本领,锤炼高尚品格。并勉励营员们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挺膺担当。

校团委书记魏星介绍了本次分营的基本情况和总体活动安排。校长办公室副主任马流辉、教务处副处长程华、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曹娜为营员代表颁发营员证。

上海市复旦中学黄嘉润、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徐紫墨、云南省寻甸县民族中学张娜和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孔含涵4位营员代表作发言分享,纷纷表示会珍惜宝贵学习机会,坚定报国信念,勇担青春使命。

科学讲堂:从九天揽月到生命微光

查学雷以“中国的探月工程”为主题,围绕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主线,向营员们介绍了月球探测的意义、探月历程和嫦娥六号的任务目标。嫦娥六号任务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的任务,历时53天,进行了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底转移、载入回收等阶段。查学雷指出,航天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自主研发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探月工程是一项异常庞大、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多门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与通力协作。他勉励同学们学习“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从现在做起,从认真对待手头的每一份学业开始,不懈奋斗、不忘初心。

科学营首日,药学院陈显军教授以“点亮生命之‘光’”为题,引领营员潜入生命科学的精微世界。从观测蚂蚁神经活动、追踪细胞内辅酶以筛选抗癌药物,到AI赋能多结构标记,可见光成像的魔力令人惊叹;光遗传学更掀开调控生命的新篇章,以光控技术干预糖尿病、心跳频率与焦虑的深层关联,前沿科技如星火,点燃了年轻心灵对生命健康事业的无限憧憬。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戴升教授则以“化学元素与中国——从青铜器到航天器”为轴,展开一部元素驱动的文明史诗。铜锡铸就青铜礼乐千年辉煌,硅元素承载中华文明信息流转,钛合金支撑海天探索重任。化学元素不仅是万物基石,更是贯通古老智慧与现代巅峰的密钥。这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让课本上的符号跃升为解锁文明与科技之谜的神奇媒介。

触摸底蕴:书山有路,薪火相传

开营前夕,营员们在校史馆开启了一场精神溯源之旅。序厅时光长廊如银色缎带,铭刻学校70余载奋斗坐标;尽头“书山”雕塑匠心独运——既是化工管道的工业图腾,亦是化学试剂的理性排列,更是翻卷书页的知识象征,无声传递“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初心。馆内珍贵的史料与实物,生动诠释了“勤奋求实,励志明德”的校训。营员们于此感受学术传承的重量,科学报国的志向悄然萌发。

多元启迪:拓展认知,共绘未来

科学营持续输送多元养分,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副院长王莉对学院的人才培养以及中法交流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学子亲述的海外学习经历打开了国际视野。在志愿者引导下,班级研讨热烈展开,日间的研学体悟在交流碰撞中沉淀深化。

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是由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共同主办的科普活动,作为首批承办高校,自2012年至今,华东理工大学分营已连续举办13年,累计接待来自20余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地区的近6000名营员。2025年,华东理工大学分营以“梦起科学、情缘华理”为主题,紧扣科技创新主旨,围绕学术导航和实践学习展开,给营员们提供走进高校、走进实验室、走进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营员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为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厚植沃土。

发布时间:2025-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