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报》放弃保研还是收割offer,华理学子拒绝求职焦虑!

时间:2025年07月17日访问次数:11

就业名片:葛宇航,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放弃保研投入秋季校园招聘,成功获得了比亚迪、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谊精细化工等4个offer,目前已签约比亚迪。

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我深刻感受到了选择未来道路的深远意义与时不我待的紧迫感。面对保研与职场的抉择,我经过深思熟虑,毅然踏上了求职之路,选择了一条既充满未知挑战又蕴藏无限可能的求职征途。

明确方向,脚踏实地提升自我

我之所以选择就业而非继续深造,是因为我深知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机遇如流星划过夜空,稍纵即逝。相较于单纯追求学历的提升,我更愿意通过职场的实战洗礼来淬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学历虽为敲门砖,但并非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尺;而职场中的宝贵机遇,一旦错过,便可能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因此,在大学期间,我便以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务实的行动,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

明确就业目标后,我在专业课程上的学习毫不松懈,除了努力学好理论知识外,也不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拿我自己的专业来说,我的专业是智能制造工程,这是一个综合型新兴专业,我学到的数字化制造技术、测试与控制技术等课程,对于快速融入职场、在设计研发中发挥自身作用有重要帮助。

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也积极参加班级与社团活动,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责任意识、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此外,我十分建议大家去选择一个与专业相关的实习岗位,在面试过程中,我发现一段好的实习经历在面试官那里是很加分的。这也是我的不足之处,没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实习,所以,希望大家有实习机会还是要把握住。

提前准备,第一时间捕捉机遇

简历作为求职过程中的首张名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于是,我深入挖掘自身经历中的闪光点与成就案例,力求以精炼的语言、突出的重点,展现自身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同时,在应聘不同岗位的时候,我也灵活地更改自己简历的细节,使之更符合企业和岗位的要求。当然,简历内容一定要实事求是。例如,在准备比亚迪的应聘简历时,我就着重突出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展现了AutoCAD、Creo等三维软件的使用技能。

除了精心打造简历外,我还十分注重了解就业市场现状、深化专业知识。在秋招启动之前,我便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参加行业讲座等方式,深入了解目标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招聘需求。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涉猎行业前沿知识,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与实习项目,为即将到来的秋招做好准备。

准备面试的第一步,就是准备好一份熟练的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几乎每场面试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方便提前准备的内容。我们可以准备不同时长的自我介绍版本,除了基本信息之外,可以表达一下自己与岗位的匹配度以及未来规划。

此外,我还通过模拟面试等方式,不断打磨、提高自己的表达与应变能力,确保在真正的面试中能够自信从容、落落大方,对面试官表达出足够尊重的同时也展现个人能力与魅力。

积累经验,始终保持乐观心态

求职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曾遇到过诸多挑战与困难。

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求职信息的获取。一开始,我的经验不足,只会在一些求职软件上搜寻招聘信息,最后能得到回复的寥寥无几。后来,在辅导员王晨烨老师的帮助下,我开始重视拓宽信息渠道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华理就业领航号”的发布内容,参加企业校招,询问往届学长学姐的建议……通过多渠道广泛搜集招聘信息与行业动态,不断拓展自己的人脉资源与信息来源。通过每日定时浏览这些信息渠道并有针对性地投递简历,渐渐地,我投完简历后得到的回复变多了,也开始接到面试通知了。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求职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投出简历没回复、面试完了没消息等等,这些求职过程中的等待着实让我焦虑。但后来,通过自己的情绪疏导与同伴的帮忙,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这些等待的过程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已经够了。与其对不确定的事情提心吊胆,不如收拾心情,尽快去准备下一场面试。

这个经验也同样适用于面试失败的情况。我的面试失败率挺高,一开始会不自觉地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的负面情绪中。后来,我渐渐意识到,要学会疏导自己的情绪,尽快调整心态,把精力放到下一场面试,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适合的岗位。同时,对于面试的失败也要及时反思,从失败中积累经验与教训,搞清楚自己是在面试中的哪一环节还有所欠缺,及时改正并调整自我。

求职之路并非坦途,但正是这些路上的挑战与磨砺,让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更加坚定了职业目标与发展方向。最后,衷心祝愿每一位正在求职路上的同学都能勇往直前、不畏艰难,早日收获心仪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