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深度融入社会,教育如何适应?近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举行的一场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教育界聚焦数智时代挑战,探讨了“人机共智”背景下育人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
会议提出,面对AI,应避免将其视为单纯的工具或主导者,而应以育人为根本。关键在于通过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分层次课程体系、搭建智能化平台,实现“价值引领”与“技术赋能”的统一。会议明确了新时代所需人才的素养:应兼具“有智(Smart)、有识(Trendsetting)、有能(Adept)、有责(Responsible)”,且“懂科学(Science)、会技术(Technology)、能应用(Application)、善革新(Renovation)”。
在培养体系上,会议探讨了分层分类的模式,包括交叉复合型培养、拔尖创新型卓越人才培养(如本博贯通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等)。研究生阶段则构建了“分类定制、层级递进、交叉赋能、多维立体”的课程体系,强调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并在特定重点领域培养产业急需人才。
与会人员围绕“交叉创新,提升拔尖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共铸卓越,探索复合型硕博培养新模式”“智启未来,开创智慧工程教育全新范式”三大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上海市教委相关领导表示,希望借助创新创业学院成立的契机,聚焦特色发展核心优势,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多学科交叉育人,促进重点产业人才供需精准匹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级水平,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双向赋能,提升整体育人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