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引导毕业生服务国防、扎根边疆与基层的号召,7月21日至24日,机动学院精心组织“国器砺剑行”暑期实践团,远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实践研学。机动学院党委书记白志山、党委副书记耿春姝、动力工程系副主任郭素娟及辅导员,带领来自内蒙古、山西等地的本硕学生一行17人,深入包头、呼和浩特两地的四家国防与重工龙头企业,实地激励学子将青春理想熔铸于强国伟业。
聚焦国之重器,淬炼报国初心
7月21日,实践团首站走进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在人力资源部部长张红涛带领下,师生参观了集团展览厅、防务事业部、特钢事业部、特种液压技术研究所、北方股份等车间,在一线工程师的生动讲解下,近距离领略大国重器的风采。座谈会上,白志山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基本情况,并提出作为第一个参访集团的学校二级学院,学院将做好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合作的顺利进行。双方就人才共育、科研攻关、就业输送等方面达成深度合作意向,并进行“华东理工大学就业引导工程重点单位”揭牌仪式,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衔接注入新动能。
溯源钢铁脊梁,厚植家国情怀
7月22日,实践团走进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公司组织部(人事部)副部长赵喜胜带领实践团师生参观了集团展览馆、稀土钢板材厂热轧生产线等,切身感受“钢铁脊梁”的锻造精神。下午座谈会上,赵喜胜介绍了企业历史沿革、生产经营、科研创新、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包钢股份组织人事部副部长潘泽军、北方稀土党委工作部张燕、包钢鑫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晓平、包钢西创公司人力资源部业务主管韩美英等围绕业务范围和专业需求等与学院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共同为“华东理工大学就业引导工程重点单位”揭牌,为学子深入基层、边疆就业建功架设桥梁。
对话铁甲雄风,赓续军工薪火
7月23日,实践团走进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参观了企业展览馆,深入了解了企业光辉历程。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赵爱国对实践团队的来访表示欢迎,介绍了企业基本情况、人才需求,表示学院的专业设置与集团业务范围高度契合。毕业于机械相关专业的工程师杨孝文、李剑锋、武卫晓分享了进入企业以来的成长与收获,强调了专业素质和技能在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双方就学生就业合作、产学研项目等方面展开了探讨。双方一致认为,学校相关专业与企业人才需求高度契合,将共同开辟国防科技人才输送新通道。
问道航天铸箭,矢志空天报国
7月24日,实践团走进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上午,实践团前往高性能仿真中心、复合材料研究所等进行参观学习,技术人员针对数字化科研生产体系的开发与应用以及成品的工艺手段和制备流程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呈现了航天产品从设计到验证的全流程。下午,航天科工六院人事部副部长、下属单位人事处副处长以及技术人员参加座谈会,重点解答了企业选择毕业生的关键考量因素。双方围绕企业责任、专业人员需求、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双方表示以此为契机,搭建沟通桥梁,后续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拓展合作,共同探索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推动协同发展。
通过为期4天的“国器砺剑行”活动,机动学院将党的教育方针与制造强国战略深度融合,以实地走访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为抓手,积极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好生态。此行在学子心中点燃了服务制造强国的熊熊火焰,他们誓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伟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或执戈铸盾卫国防,或扎根北疆兴产业,或立足基层创未来,以青春之我,筑强国之基!”
为巩固实践成果、深化育人实效,学院将持续发力:一方面,精准推进就业服务,通过强化简历指导、畅通投递渠道、拓展实习与就业岗位资源,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另一方面,深入推进就业引导,大力鼓励和支持更多学子响应国家号召,奔赴边疆、扎根基层、投身国家战略需求领域建功立业,在服务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