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杭程,信启未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杭州暑期实践研学活动

时间:2025年08月11日访问次数:1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的决策部署,切实助力学子锚定职业方向、提升产业适配能力,7月14日至16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汇杭程,信启未来”暑期实践团奔赴杭州,先后走进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及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行业领军企业的深度对话,触摸科技前沿脉动,深化产教融合纽带,为培养高素质信息人才探索新路径。

对话吉利 知行并进

7月14日下午,实践团首站探访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校招负责人甘晓霞带领下,实践团走进品牌体验中心,直观了解了集团及子公司的最新产品动态与核心技术,从日常家用车到专业户外用车的全系列产品,展现了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多样化解决方案。座谈会上,企业方围绕求职问题给出指导:简历需突出学习成绩或社会实践亮点,避免模板化;行业选择应优先于岗位,需结合个人规划找到适配领域。

海康视界 感知探新

7月15日上午,实践团走进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招聘专员林咏诗带领师生参观展厅,从“看得见”到“看得懂”再到“预见未来”,呈现公司在智能物联、AIoT、大数据等核心赛道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座谈中,高级招聘经理郭星甫、招聘专员林咏诗及两位华理校友围绕职业发展展开交流。企业方强调,相较于实习经历多而泛的学生,专注某一领域并持续深耕者更具竞争力;职场中,持续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能力及解决问题、钻研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机巧融智 宇树同行

7月15日下午,实践团赴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访。宇树科技运控工程师、华理2019届学长刘飏带领师生走进研发中心和产品展示区,介绍公司发展历程、核心技术及系列机器人产品。座谈中,人力资源经理张冬冬与刘飏学长解答了职业发展相关问题。企业方建议,向科技企业靠拢需重点培养几项能力:精通C++/Python等编程语言及ROS等开发工具;通过机器人竞赛或实验项目锻炼解决问题与方案落地能力;构建机械、电控等跨学科知识体系。

偕行达摩 科技赋能

7月16日上午,实践团走进阿里巴巴达摩院。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师生参观了达摩院展厅,近距离了解存算一体三维堆叠芯片的创新架构、八观气象大模型的实时气象数据处理与极端天气预测功能、达医智影的快速影像读取与病灶识别技术等,感受前沿科技从概念到应用的落地过程。座谈中,2012届华理校友、爱橙科技数据产品解决方案架构师王凯及阿里校招负责人徐燕表示,学校研究与企业研究的差异在于,前者目标明确,后者需自主统筹优先级,学术注重全面性,工作需按项目需求取舍。

探秘大华 云联万物

7月16日下午,实践团走进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华校园招聘负责人丁迪带领师生参观企业展厅,系统介绍了全球化布局与业务版图。座谈中,丁迪解答了职业规划与求职相关问题。对于职业规划,建议提前了解岗位所需能力,制定明确目标与行动计划,并动态调整校招生的优势在于快速学习能力、新事物接纳度、充沛精力与高可塑性;招聘中最核心的是专业能力与岗位的适配度,重点关注技术功底、项目经历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在为期三天的杭州访企之行中,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智能物联、机器人、互联网等行业的发展态势,明晰了“技术硬实力+跨学科思维+主动学习能力”的职业能力模型。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持续深化“访企拓岗”工程,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搭建校园到职场的精准对接桥梁,以产教融合之力,赋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同频共振,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助力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