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筑体寻康”实践团赴寻甸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年08月18日访问次数:1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在广阔天地中锤炼本领、在服务社会中砥砺品格,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栋梁,响应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号召,8月5日至8日,华东理工大学“万生进千村百企”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筑体寻康”实践团由研究生辅导员汪艳老师带队,成员包括2022级研究生陈奕明、2024级研究生郑洪运、2025级研究生朱晨曦、2024级本科生李博涵等,前往云南省寻甸彝族回族自治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8月5日上午,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夏令营在寻甸县仁德四小热烈开营,寻甸县委常委、副县长杨艳生,团县委书记朱毅,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吴婷等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仁德四小校长张琪良、实践团成员、全体夏令营营员、家长代表及教师代表参加本次活动。

此次“筑体寻康”实践团以乒乓球教学为核心,同步开展了艺术体操、武术两个项目的体验教学,还在红军长征渡口--鲁口哨以及云南省博物馆展开了体育教育实践与红色基因传承主题党日活动,展现了体院学子寻甸所需,华理所能,体育报国,助力乡村振兴的远大抱负。

叙乒乓史话,溯精神之源

在乒乓球文化蓬勃发展的沃土上,华理体育学院与仁德第四小学之间,早已培育出一份深厚而独特的情谊。2024年,由体育学院倾情捐赠的现代化乒乓球馆,在仁德四小校园内正式落成启用,不仅为四小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专业、敞亮、充满活力的训练空间,更如同一座梦想的摇篮,让乒乓的韵律真正融入校园生活的脉搏。

实践团成员们围绕“乒乓球运动的全球历史画卷”“中国乒乓球的辉煌崛起之路”以及“华理乒乓队伍的建设历程与卓越风采”三大核心主题,为孩子们奉上了一堂生动精彩、引人入胜的体育文化课,让孩子们在聆听中真切感受到国球魅力的精髓所在。

实践团精心制作了融合体育精神与思政教育的专题视频,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乒乓外交的历史佳话和小小银球蕴含的无穷文化魅力。仁德四小的同学们在提升挥拍技艺的同时,更沉浸式地汲取着乒乓球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历史底蕴与宝贵精神滋养——那份团结协作、为国争光的家国情怀,那份精益求精、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正悄然融入他们的成长基因。

授体艺华章,展青春之美

在乒乓球系列教学中,实践团系统传授了握拍姿势、脚步站位、正手攻球与反手拨球等核心技能。帮助同学们掌握了握拍方式,并通过动作分解、分组指导等方式,学习正反手技术要领。实践团还组织了“楼王”乒乓球争霸赛——寻甸站的比赛,立足学生特点,设计了“颠球马拉松”“发球进圈赛”和“乒乓保龄球”三个妙趣横生的项目,同学们热情高涨,踊跃参与。实践团为每一位参赛小选手都送上了珍贵的礼物——华理学子、乒乓球大学生世界冠军王晓彤的亲笔签名球,点燃了大家的运动热情。

除乒乓球教学外,实践团还带来了艺术体操和武术项目的沉浸式体验课。在艺术体操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倾情传授了自编自创的彩带操。同学们伴着音乐翩然起舞,彩带飞扬,尽展青春活力与美好憧憬。武术课程则聚焦八段锦与基本拳术的基础教学。在实践团全情投入的指导和同学们一丝不苟的练习下,这两项课程的学习成果在闭营仪式上精彩绽放,表演赢得了莅临现场的团县委领导、校领导的高度赞赏。领导们为全体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颁发了结营证书,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体育文化的浓厚兴趣。

实践团还去到了寻甸华美贝贝幼儿园,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乒乓球、武术、彩带操体验课程。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后,实践团在仁德四小开展了专项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深入聚焦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两大领域,旨在依托科学视角与专业力量,积极探索促进其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

访红色圣地,铸信仰之基

在专业技能教学之外,实践团追寻红色印记,专程前往位于寻甸县七星镇高田村委会鲁口哨村的“‘4.29’渡江令发布地遗址”和云南省博物馆开展参观研学。透过珍贵的图文史料与革命文物,师生们深切感悟到红军将士的非凡智慧与果敢决断。在博物馆大家沉浸式学习了云南灿烂的多民族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此次参观是一堂深刻的思政实践课,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师生们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励党员同志们铭记初心使命,增强责任担当,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的实际行动。

寻甸所需,华理所能!本次社会实践中,“筑体寻康”团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团队深入寻甸仁德四小,系统传授乒乓球专业技能,并引入艺术体操彩带操与武术沉浸式课程,孩子们在挥拍、舞动与习武中强健体魄、感受艺术魅力,让体育运动的活力、体育文化的魅力在四小孩子们的心中扎根生长,同频闪耀。同时,实践团专程赴寻甸县鲁口哨“‘4.29’渡江令发布地遗址”开展实地研学活动,通过重走历史路、研读史料,深刻领悟长征精神的伟大与革命先辈的智慧,在红色热土上淬炼初心使命。此次活动,不仅播撒了运动健康的种子,更实现了专业技能传授、体育文化浸润与红色基因传承的深度交融。

体育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将持续探索“体魄筑基、文化寻根、健康促进”的特色实践路径,为青少年全面发展和红色血脉赓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