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暑假期间,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帅、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郭钥娴带领数学学院“护鸟飞”社会实践团队赴辽宁大连开展数字化赋能生态保护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为研究对象,聚焦其迁徙栖息地的生态现状、生境变化及数字化保护策略,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发挥青年学子专业优势与实践担当,为保障候鸟迁飞通道生态安全贡献青春力量。
踏浪探海·逐梦护鸟
走进“鸟类天堂”的生态守望之旅
团队走进大连望海大数据公司长海运营站,就生态监测设备安装维护以及未来智能化监管实施计划与公司人员展开交流,重点了解船舶识别技术的应用,为黄嘴白鹭智能识别研究提供参考。团队前往长海县自然资源局事务服务中心,与中心主任及技术人员围绕黄嘴白鹭栖息地“矾坨子”的生态特点与保护策略进行研讨,了解到当地通过栖息地植被恢复、非干扰性监控布设、AI识别升级规划等多举措,为候鸟繁殖提供安全环境。
图片说明:团队成员与望海大数据公司长海运营站站长任丽梦进行交流
图片说明:团队成员与长海县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座谈
数智赋能·慧眼识羽
聚焦智能鸟类监测系统设计与技术交流
在前期生态调研基础上,团队走进望海数字空间示范基地,围绕智能化鸟类监测平台构建进行交流。技术专家就“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鸟类智能识别平台”设想,从可行性、系统搭建路径到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给予具体指导,为团队后续模型构建提供有力支持。
图片说明:团队成员参观望海数字空间示范基地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
校地合作·守望山海
共建研学基地,开启青年生态志愿新征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数学学院党委联合共青团大连市旅顺口区委、辽宁蛇岛老铁山管理局、旅顺口区科协,共同举办“山海衔羽 共护归航”青年科技志愿者生态保护宣传主题党日活动。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田华与王帅共同签署《研学基地共建协议》并为研学基地揭牌,标志着校地协同育人和生态科研进入全新阶段。
图片说明:共同签署共建协议并为研学基地揭牌
共青团旅顺口区委员会书记董宝珠向数学学院团委授予“守护世遗”高校青年志愿者联盟旗帜,寄望青年科技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守护黄嘴白鹭等珍稀候鸟迁飞通道,推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不断向纵深发展。蛇岛管理局副局长王小平向“护鸟飞”实践团赠送候鸟保护专业书籍,勉励青年学子“以数学建模助力生态监测,用青春智慧守护绿水青山”。
图片说明:“山海衔羽 共护归航”青年科技志愿者生态保护宣传
仪式结束后,团队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观老铁山猛禽救助中心,近距离了解猛禽救治流程、野外放飞评估和栖息地修复实践,更加坚定了将数学建模与智能监测技术融入猛禽与候鸟保护的初心与使命。
图片说明:团队成员参观老铁山猛禽救助中心
走岛探鹭·识境寻踪
实地探查黄嘴白鹭栖息地生态特征
蛇岛作为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2024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团队成员登岛开展实地考察,实地观察黄嘴白鹭及其典型栖息环境,团队通过望远镜、监控视频等方式观察白鹭栖息环境,学习“远观而不扰、近护而不惊”的生态保护原则。蛇岛独特的生态条件,为AI识别模型参数设定和视频采样提供了真实参考。未来,团队将持续推进生态数据的可视化与科学性分析,在“看得见、识得出、护得住”上下真功夫。
图片说明:团队成员登上蛇岛进行实地勘察
丹青绘羽·瓷韵留香
手绘候鸟陶瓷,唱响青春守护之歌
团队走进旅顺博物馆,参观磁州窑陶瓷艺术展。古朴的黑白釉器诉说着自然与人文的悠久共生,激发了同学们对非遗技艺的浓厚兴趣。同学们亲手制作陶瓷并为瓷器上色,以黄嘴白鹭、飞羽图腾等生态元素为灵感,将护鸟理念融入非遗工艺,用色彩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图片说明:团队成员参观磁州窑陶瓷艺术展并亲手制作、绘制陶瓷
在草编技艺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带领社区小朋友用蒲草等材料编织小鸟与鸟巢,传递“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生态文明在传统工艺与社区文化中得以传承。
图片说明: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体验草编技艺
为进一步传播生态保护理念,团队成员来到黄渤海分界线公园,面对雄伟绮丽的自然风光合唱《骄傲的少年》,以歌声传递守护生态的坚定信念,用青春旋律回应海天之间的生命呼唤。
图片说明:团队成员合唱《骄傲的少年》
青春守护·科普宣讲
寓教于乐的生态课堂
在第3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正值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一周年,团队在旅顺口区得胜街道长兴社区开展“践行两山理念,守护自然遗产”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邀请蛇岛管理局专家面向社区开展“蛇岛老铁山自然遗产保护”主题宣讲,阐释其作为“东亚候鸟驿站”的独特价值。团队成员精心设计“鸟类知识微课堂”,通过互动问答与标本展示,引导青少年了解候鸟的生存威胁与保护意义,生动的科普教学激发了小朋友们对生态保护的责任意识。
图片说明:团队成员在社区科普黄嘴白鹭基本知识
科创助农·绿兴乡村
探寻乡村振兴中的生态与科技融合路径
在生态保护实践之外,团队还走进乡村振兴一线,深入探寻绿色发展与党建引领融合推进的生动图景。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小南村作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4A级景区,厚植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为本,以文化为魂,探索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共荣的发展之路。团队成员参观了小南村太空植物园、蝴蝶馆及供销展示中心,并通过小南村党委书记解麟海的讲解,深入了解了小南村从贫穷落后到美丽富裕的变化历程、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与旧时代物资流通的历史变迁,感悟“扁担精神”“背篓精神”的时代价值。
图片说明:团队成员在小南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
中国共产党胡家村支部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东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展馆,团队成员认真聆听讲解,深入了解了胡家村党支部传承红船精神,在抗争救亡中建立、斗争、发展的历史,以及新时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所取得的成果,并重温入团誓词,坚定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的青春信念。
图片说明:团队成员参观东北地区第一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展馆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将人工智能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以黄嘴白鹭栖息地为核心切口,串联科技应用、生态认知、非遗体验与乡村调研,形成多维度、跨学科、全链条的生态实践路径。不仅获得地方政府与保护区的高度评价,还受到人民日报、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大连新闻、旅顺新闻等30余家媒体报道,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提升公众对候鸟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度。
未来,数学学院“护鸟飞”实践团队将继续完善鸟类识别系统方案,制作系列生态科普微课与公众宣传材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在绿水青山间写下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答卷。
图片说明:实践活动被大连新闻、旅顺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