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假,我校2000余支实践团队,近万名师生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万生进千村百企”暑期社会实践专题活动和“青年实干家”专项行动。华理师生通过走访革命老区、田间地头、先进产业、基层社区,深刻领略经济发展之重、科技创新之先、文化传承之要、劳动教育之义。以专业知识感悟初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使命,与时代同心同行,与社会同频共振,共同见证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植根翼城沃土,培育产业之花
立足乡土资源禀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药学院“叶蕴新方,翘启骨康”实践团走进山西翼城,以专业知识赋能地方发展,在古城大地上留下青春印记,在晋南沃土上奏响青春建功的时代强音。实践团聚焦翼城特色资源,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振兴,系统考察74万亩连翘种植基地,建立红、绿、黑茶加工工艺参数数据库,为药茶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科学分析历山花菇的微生态环境,构建生长因子评价体系,助力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创新开发砂器非遗数字化档案,运用3D建模技术赋能传统工艺现代化保护与转型。期间,团队与翼城县人民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将联合建立连翘精深加工联合实验室,推动黄酮提取等核心技术攻关,实现从“中药材”到“大健康”的产业链跃升。
此次实践,从实验室科研攻关到产业一线技术帮扶,华理青年以“知产融合”的实践范式,推动构建“资源发现-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服务体系,既激活了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更通过建立校地协同创新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科技报国、建功时代的赤子之心。
探新化工路径,筑稳科研安全
从源头化解风险,以技术赋能安全。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从源头防范安全风险,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氯碱工业安全技术交流,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氯影消弭”实践团远赴青海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深度研学与工程实践。实践团深入生产一线,聚焦氯碱工业降本增效与本质安全提升的新路径、新技术,积极推动校企协同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核心攻关方向在于实现氯碱生产过程中泄漏源介质的高效原位捕集及废气的零排放。实践团与企业进行了紧密的技术交流,致力于推动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处置技术的智能化升级与人机隔离操作,其研发的应急处置技术及装备成功填补了危化品泄漏人机隔离应急处置装备领域的空白,为化工生产筑起了一道智能化的安全屏障。
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深入企业现场推进工程验证与技术服务工作,其创新理念和技术成果为未来我国化工行业的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的动能。实践团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充分彰显了青年在行业技术变革与安全升级中的推动作用,凸显了青年科研力量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保障产业安全运行方面的价值,是华理青年响应时代号召、勇担强国使命的生动写照。
探寻黄河文脉,践行青年担当
国际卓越工程师学院“陇原薪火”实践团走进甘肃兰州,紧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科技创新、生态治理、红色教育三维赋能黄河文化传承。团队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制造强国与文化强国建设交汇处践行青年使命。多维实践淬炼真知,躬身力行见证发展。在科技创新前沿,实践团走进中石化兰州化工研究所实验室,系统考察化工领域自主创新成果,通过与华理校友交流求职经验,深化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一实践价值的认知。在生态治理现场,为学习引洮供水工程中的智慧,实践团走访生态与民生工程现场,参观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实地感悟这项终结陇中靠天吃饭历史的世纪工程。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上,实践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重走中山桥、白塔山,参观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与兰州战役纪念馆,在革命旧址中深切感悟甘肃这片红色土地的光荣历史。
此次实践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心同向的使命担当。国卓学子在科技创新前沿锚定产业报国方向,于民生工程现场体悟水利惠民伟力,在红色教育基地淬炼理想信念与初心,他们将带着实践淬炼的认知与信仰,在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中勇毅前行,以青春智慧谱写服务国家发展的崭新篇章。
拓展国际视野,淬炼卓越匠心
卓越工程师学院组织9名工程硕博精英远赴法国米卢斯国立高等化学学院开展课程学习和学术交流实践。此次行动旨在通过深度国际交流,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为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人才支撑。实践团聚焦产业前沿创新、跨文化对话、高端人才培养等目标,通过18场课程讲座掌握氢能技术、工业脱碳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与产业实践真知;深度参访3所校重点实验室及Tronox、Butachimie跨国企业,实地观察欧洲先进生产线,了解化工技术转化与管理范式;在产学研场景中开展多层次国际交流,推动工程理论认知与国际产业实践深度融合。本次研学实践得到阿尔萨斯大区主流媒体高度关注,学生代表接受专访展现中国青年工程师风范,实践成果获当地报刊专题报道。学子们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开放的对话姿态,成功搭建中法工程教育合作新桥梁,彰显华理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的示范价值。
此次实践将学校“四化”战略具象为可触达的全球课堂,使工程人才在技术前沿对接、产业思维革新、文化包容互鉴中实现能力跃升。卓工学子正将淬炼所得转化为驱动创新的核心动能,以贯通中西的智慧深耕工程报国沃土,以全球视野擘画制造强国的时代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