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周颖,中共党员,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专业2025届本科毕业生,2024年度成思危名誉校长奖学金获得者。曾荣获国家奖学金、校优秀特等奖学金(两次)、社会工作奖A等、校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团员、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第四届“知行杯”上海市社会实践大赛一等奖、知行计划云支教全国优秀团队奖。目前,已保研至武汉大学继续深造。
她是朋友圈里的“花痴”,痴迷于记录华理校园的四时草木之美;她是科研路上的“追光者”,综合成绩位于专业前5%;她是学院新媒体部的“创意引擎”,与学生会的小伙伴一起为爱发电,努力传递化学学院的温情与关怀;她是同学眼中的“解惑大师”,热爱生活、内核强大……她,就是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学院2025届本科毕业生周颖。
从“花草代言人”,到“科研萌新”
周颖的这一爱好,源自语文老师的启发,高考后便开始用心感受四时之美。在她看来,“植物的生命在一年年的发芽、开花、结果中循环,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

受入学大礼包里“会变色的校徽”的影响,周颖对发光材料产生了极大兴趣。这枚小小的校徽,让她更加坚定了对应用化学专业的选择与热爱。

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项目期间,我们遇到了一个瓶颈——开关现象的调控,这对实验数据至关重要。”周颖回忆道:“当时真的很崩溃,团队一度陷入困境。”

经过溶剂更换、缩短光照观察时间等不断的方法尝试,团队在罗老师指导下反复优化实验,最终取得突破:这个历时一年的项目不仅斩获全国一等奖,更展现了华理学子的科研实力。
从“拼命三郎”到效率达人
“刚开始,没掌握好学习、竞赛和学生工作之间的平衡方法,大二时简直忙到飞起。尤其是在工作上经历了从‘部门成员’到‘部门协调者’的身份转换时,自己一度压力倍增。”周颖说。
“这是一个过渡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发生的转变。”周颖不断思考如何为新媒体部门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定期召开例会,在共享文档里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案例。”这样的改革,让部门痛点被高效解决,灵感的提出、推文的撰写、人事的交接,都变得更便捷。
最让周颖惊喜的,是见证部员们的成长。“看到学弟学妹们有很多创意想法,并且敢于尝试,特别是我们共同完成的几百篇推文永久保存在‘爱化学’微信公众号里,这就是最大的成就感。”
自从在课上了解到“华理研支团”这一支优秀的队伍,周颖心中便种下了志愿的种子。她时常想象着站在讲台上的场景,渴望用知识和爱心点亮更多孩子的未来。“能够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户,传递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太有意义了。”她说。
“一开始,我担心线上的互动性不会很强,但是小朋友们非常积极主动,他们的反馈让我非常感动。”凭借运营学院公众号的丰富经验,周颖把“系舟江海”公众号打理得有声有色。“周”谐音“舟”,她俏皮地以“小舟老师”自称。“和小朋友互动很有趣,给我的感觉很nice!”
让周颖感触颇深的还有朝夕相处的室友们。“说来有趣,我本来不喜欢锻炼,但在室友的影响下开始跑步,从一圈开始越跑越多,就这样一起坚持下去了。在奉贤校区举行的十圈校园跑活动中,我们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枚小奖牌,非常有成就感!”
“我认为,向日葵的美不在于一枝花,而在于有一片荡漾的向日葵花海。无论是我的老师们还是同学们,他们的积极阳光,以及对生活和专业的热爱,都让我在成长中更接近光,慢慢和大家成就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周颖说。
“感谢华理给予我的成长底气。”如今,周颖即将奔赴武汉大学继续盛放。她相信,成长本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只要坚定前行,终会水到渠成,在未来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