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愿你们耕耘的讲台桃李芬芳,点亮的光芒汇成星河……”从浦江两岸,到西藏、到青海、到云南……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一批批援藏、援青、援滇的上海教师,说出了他们心里话。
云南
华东理工大学第27届(第14批)研究生支教团队长 薛诚皓
7月29日,在完成云南省西部计划项目志愿者培训后,我们一行七人来到了云南寻甸的支教学校。我们分别来自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与社会学专业、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化工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体育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商学院经济学专业,被分配至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仁德一小和仁德四小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
正值教师节来临,我首次以教师身份参与寻甸地区的节庆活动,内心激动,更满怀感激。
回首来时路,许多片段清晰如昨:大一时参加研支团宣讲,心中已埋下支教的种子;大三备考教资时,师范同学和初中老师毫无保留的指导;推免选择时,我毅然放弃普通推免,选择支教这条路;录取后,历届学长学姐的热情分享;来到寻甸后,更深受支教学校书记、校长和老师们的关怀与鼓励。
成为一名教师,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于漪老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和“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理念深深影响了我。尤其作为一年级教师,我意识到读懂学生的兴趣与特点何等重要,必须学习走进他们的世界。这里的班级人数多,每班约55人,作为双班数学老师兼搭班,我深感责任重大。教学无疑是支教的首要任务,但我同样相信,我们能结合自身专业与本地实际,真正为这里的孩子多做一点实事。
对于接下来的支教生活,我充满期待。作为队长,我也希望我们能够在这一年中,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和引路人,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可能性——这是我心中最重要的责任,也是华理研支团一路走来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