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风景不晒脸,夏天省电费、冬天不挡暖,无需电源、安装方便,耐久时间可达30年以上……9月23日,由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院士团队研发的“新一代绿色节能光响应变色玻璃”亮相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现场。
“这个变色玻璃是一个光敏产品,会听从‘光’的指挥进行变色——在紫外光或短波可见光照射下透光率降低、产生颜色变化,光照停止后自动恢复透明。”在朱为宏看来,“光”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不仅非常基础,响应速度也很快,能充当产品性能调控的重要手段。基于在光致变色染料基础研究与产业化领域的长期积淀,项目团队重点聚焦高性能光致变色染料在节能玻璃领域的应用创新,实现了新一代绿色节能光响应变色玻璃的开发与产业化。
与传统的同类产品相比,这款新一代产品究竟“新”在何处?据团队介绍,一是内置自主研发的感光胶片,像给建筑装上了会呼吸的“光控神经中枢”,能实时感知光线强弱并智能调节透光率;二是工艺与配方体系的协同创新,大幅增强最终产品的抗老化耐候性与耐晒性能。实测数据显示,“新一代绿色节能光响应变色玻璃”的可见光调节率为4.5–70%,紫外线阻隔率超99%。产品无需外接电源,安装维护与普通玻璃无异,并且具备优异的耐湿热、耐辐照与抗冲击性能,变色效果持久稳定,可广泛应用于高铁车窗、汽车天窗、建筑幕墙等多种场景。
“这是一款集智能、节能、环保于一身的高性能创新产品。作为国内首款光致变色玻璃,它在成本上不仅优于美国同类产品,也显著低于电致变色技术,极具市场竞争力。”朱为宏表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春,西藏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后,项目团队第一时间将自主研发的变色玻璃技术送往海拔4200米的森嘎村。在家园重建中,这些“智慧光盾”经受住了强紫外线、冻土、风沙以及昼夜温差大的高原环境“极限测试”,让藏民的新家住得舒服,住得长久。(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通讯员华亭)